都江堰是战国时期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离今已有2200多年了。我们都知道这是当时秦国的蛋郡郡守李冰领导当地人民兴建的。
这一巨型水利工程是怎样建成的呢?原来,在公元前四世纪时,四川成都灌县一带,几乎每年都要发大水。岷江流经这里很急,江水从海拔三四千米高的高处流出,一下子跌到海拔700米的一马平川,水流突然减慢,泥沙逐渐淤积下来,堵塞了河床。当江水暴涨时,就发生水灾,淹没周围大批良田。
公元前四世纪末时,著名的水利专家李冰被任命为秦国的蜀郡郡守。他眼见每年水灾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决心治理岷江,使它为人民造福。他带着他的儿子二郎,沿岷江两岸勘察,终于摸清了水患的根本原因。在几位有经验老农的帮助下,想出了一条巧妙的根治水害的办法,这便是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中心筑一道分水堰,使江水流到这里便一分为,减轻水的流势。
在当时工具十分简陋的条件下,怎样建成这一道分洪堤坝呢?开始李冰命人把鹅卵石用船运到江心倒下去,但当大水来,这卵石堆成的堤很快就被冲垮了。李冰和大家一起动脑筋,终于想出了好办法:用当地出产的竹子编成大竹笼,装进卵石,再把这些竹笼接连起来,然后一层一层地放到河中堆积起来。这样,分水堰终于筑成了。因为前端是尖尖的,远望像个大鱼嘴,所以人们曾把它叫做“分水鱼嘴”,后来又叫“金刚堤”,一度还称为“都安堰”,最后才改称“都江堰”。
都江堰的建成,不仅消除了水患,而且方便了航行和灌溉,促进了岷江流域的开发。都江堰灌溉了13个县的良田,面积达300多万亩,使成都平原成为全国著名的粮仓,被人们称为“天府之国”。
四川人民一直感谢着李冰为他们做出的贡献,怀念着他,把他尊称为“川祖”,后人在都江堰还建成了“二王庙”,塑着李冰和他儿子二郎的像,人们常到那里拜谒、礼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