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朝的开国之君是朱元璋。在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官吏对百姓压迫、民族歧视,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黄河多次在人口最密集的江淮地区决口,引起广大地区的人民起来反对元统治者。江淮地区于是出现各路起义的农民军。
朱元璋是其中一支农民军的领袖,由淮河两岸进军到江南并以应天(今南京)为基地。各种农民军既与反动统治的元军进行战斗,同时,又为各自的利益而争斗。朱元璋在1364年和1367年消灭了其西面的敌手陈友谅和东面的敌手张士诚,统一了南方以后,遂派大军北上,于1368年攻陷元的都城,元的最后一个皇帝逃回其上都城。
1368年正月,在其军队北上进攻大都胜利在望之时,朱元璋于应天正式登上皇帝宝座,国号大明,建元洪武,以应天为都。
应天在长江以南,这是第一次一个全国性的王朝以江南的应天作为其首都。其原因是朱元璋起兵于淮河中游,在其与群雄争立时就以应天为基地。这里不仅地理区位优越,附近的财富与人力雄厚,而且朱曾经从此派兵北上,逐走蒙古族的元朝。而北方经过战火,经济衰落,难以支持首都的军需民用。所以已在南方打下基础的朱元璋不可能离开其基地,北上以燕京为都城。
元的势力离开了燕京的大都,但是其基本力量仍然存在,而且仍盘踞在其上都,离长城一线不远,随时都有大举南侵的可能。加上在明朝以前统一的王朝首都都在北方,只有偏安的南方政权才以应天为都。另外,朱元璋在1368年派徐达领兵北上之际曾到汴梁(今开封),当时他看到北上大都的军队、西进陕甘的武装,都需要在汴粱组织军需供应。所以,为了加强明王朝对北方的影响,他遂将汴梁定为北京,应天定为南京。1369年,朱元璋又以位于汴梁与应天之间的家乡——风阳为中都。
在徐达领兵北上,把元朝赶出大都后,朱元璋改大都为北平。为了彻底击溃元在上都的势力,保障北方的安全,朱元璋多次派兵出长城远征。但是,朱元璋对于大军远征总是感到鞭长莫及,此时,他一方面将几个儿子分封北边,各统劲兵,以为藩屏,让儿子为父守边;另一方面派太子朱标出巡西北,作迁都的探索。
可是,太子返回后不久就病逝,朱元璋也就打消了迁都之念。这样,为防止蒙古力量再起,不得不在北平派驻大量军队,遂形成军事中心在北方,而政治中心却在南方的应天,两个中心相互分离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