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与宋太宗赵光义之间的那点儿破事儿

文章主题:史学参考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2-18 23:53:45

开宝九年(976),发生了一件震惊大宋朝,后来也成为历史上不解之谜的大事。那就是由太祖驾崩而引出的“烛影斧声”。

关于这件事的记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版本。比较著名的是与苏东坡同时代的杭州和尚文莹所著《湘山野录•续录》中的说法。书中说,在一个“天地陡变、雪雹骤降”的黑夜,太祖急召赵光义(即赵匡义,太祖弟,避太祖匡讳改光义)进宫,请入内寝,随后把宦官、宫妾都撵了出去,两人酌酒对饮。在远处的近侍眼中,“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戮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周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

当然,还有一些说法,如:太祖是被光义杀死之说,还有太祖之死与光义无关说等等。但不管如何论说,继承皇位的是太祖的弟弟而不是太祖的儿子,这在当时是颇令人费解的。因为在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中,皇位都是父终于承。

赵光义(即宋太宗)继位后,为粉饰太平,一反前朝第二年改年号的惯例,迫不及待地把当年的年号改为太平兴国。因赵普是旧臣,过去与太宗的关系还算融洽,所以,太平兴国二年(977),赵普被召回京城,拜为太子少保,后又升为太子太保,但太宗却只让他任奉朝请(闲散官职),而不加以重用。想来这段时间是赵普最郁闷的日子。

直到太平兴国六年(981)九月,太宗原来的幕僚柴禹锡告皇弟秦王赵廷美(太宗的弟弟,也叫匡美、光美)骄恣不法,势将谋反。太宗急召赵普商议。熟谙权术之道的赵普感到升迁的机会即将来临,立即表示“愿备枢轴以察奸变”。然后,他又向太宗提出了皇太后有“金匮之盟”的事。”于是,拜赵普为司传兼侍中,封梁国公,并令其调查廷美的案子。这样,赵普二次入相。

德昭死后,阻碍太宗传子的唯一障碍就是廷美。于是,赵普又与太宗一同构陷廷美,以达到皇位只传太宗儿子的目的。

此时,赵普的宿敌卢多逊也任宰相。赵普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于是他便诬陷卢与廷美密谋篡位。

太宗心中又惊又喜,终于找到除掉廷美的理由了。但口里却说:“兄终弟及,原有金匮遗言,但我现在身体还强壮,廷美怎么这样性急!朕待多逊也算不薄,难道他还不知足,一定想让廷美为帝么?不然我就把帝位传给廷美吧!”

见太宗这样说,善察人主之心且深思远虑的赵普便劝道:“传位于弟之事,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太宗心中满意,不禁称是。

于是,太宗下诏斥责卢多逊不忠,降其为兵部尚书。过了一天,又将卢多逊下于狱中,并逮捕赵白、阎密、王继勋、樊德明等人。赵白等一一服罪,赵普又让卢多逊对簿,卢多逊无法抵赖。太宗召文武集议朝堂。群臣根据旨意最后决定,廷美勒归私第,子德恭、德隆等仍称皇侄,皇侄女嫁韩崇业,去公主和驸马名号。卢多逊被发配崖州(今海南三亚市崖城镇),即日出京。雍熙二年(985),卢多逊病死于流放地。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