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是怎么来的

文章主题:文学常识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1-31 18:41:09

1949年4月17日,周恩来向来北平参加即将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的部分爱国民主人士、北平一些大学教授作了《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报告中提到:“每个战斗小组都开‘诸葛亮会’,取‘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之意。”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是流传很久、应用很广的俗语。为什么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会与皮匠扯上关系呢?对此,历史上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说法一:这句俗语来自“三个臭皮匠,凑成猪革梁”。古代为使鞋子结实、美观,会在鞋面上镶制两条猪皮包边的竖梁,称为“猪革梁”。一个皮匠往往做不好这样的技术活儿,还需要两个皮匠帮忙,共同完成,于是就有了“三个臭皮匠,凑成猪革梁”之说。“猪革梁”音似“诸葛亮”,俗语就被误传了。

说法二:诸葛亮平定南方的时候要渡过一条河,河面很宽,水中多礁石,船小不够用,船大又不好过。诸葛亮想了半天也没想出好办法。后来,军中的三个皮匠用羊皮充气做了皮筏子当船渡河,难题迎刃而解。于是有了“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之说。

说法三:“三个臭皮匠”的原意为“三个臭裨将”。“裨将”就是偏将、副将。裨将往往也非等闲之辈,三个臭裨将的智谋集中起来,不仅超越主将,还抵得上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传到后来,“臭裨将”成了“臭皮匠”。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