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

文章主题:文学常识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1-15 20:17:45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7岁能诗,因忌父讳未能试举进士。授协律郎(从九品)。《全唐诗》称其“诗尚奇诡,去绝畦径,当时无能效者。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公皆合之弦管。”并编录其诗五卷。

昊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坤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系梨园子弟,以奏箜篌闻名于当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可见声誉之显赫。此诗李贺当作于在京任协律郎时。

此诗除首句“吴丝蜀桐张高秋”与第二联下句“李凭中国弹箜篌”两句外,通篇皆是由箜篌声韵引发的诗人的想象,可谓天马行空,穿越跳跃,“奇诡”而有过之。“空山白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透出箜篌声韵的凝重与悲凉:山顶白云呆滞不再飘动,湘妃因悲啼舜逝而泪染竹斑,素女为之怨愁。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上句形声:玉碎凤鸣;下句形容:芙蓉泣兰笑。将两种不同乃至相反的声调与形象置于同一联中,能使人联想到李凭弹奏箜篌的抑扬顿挫。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十二门系指京城长安,因其东南西北皆设有三道城门,意为京城皆融于李凭箜篌抒发的寒光中,并使“紫皇”(皇帝与天帝)为之动容。箜篌声传到“女娲炼石补天处”,忽然间“石破天惊逗秋雨”。这后一句似最能说明李贺诗之“奇诡”,女娲炼石补天处突然“石破天惊”,后果无疑是天崩一角的震撼场面,但诗人巧妙地用了一个“逗”字,引发的却是绵绵“秋雨”。这大概正是《全唐诗》编者所谓“当时无能效者”。

诗之最后两联较易解,“梦入坤山教神妪”,自然是神妪先有求于李凭;“老鱼跳波瘦蛟舞”,能激起“老”鱼“瘦”蛟均跃波起舞,更不用说别的鱼龙了。这样的箜篌之音,自然使月中吴刚与玉兔亦为之陶醉:“吴质(吴刚)不眠倚桂树,雾脚斜飞湿寒兔。”

诗看似在极赞李凭演奏箜篌之奇妙,而实际上是李贺乘驾于箜篌声韵之上,作了一次漫漫天海的神游。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