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约698-约756),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于开元十五年登进士第,《全唐诗》辑录其诗四卷,谓其诗“绪密而思清”。在王昌龄诗集中,边塞诗占有重要地位。
其实王昌龄对边战的态度是充满矛盾的,这从《塞上曲》与《塞下曲》中可以看出来。
《塞上曲》: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塞下曲》:
饮马度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成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塞上曲》一、二两联展示的是在塞上感受到的自然景象;三联,此时此地不免嗟叹: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也只是客观与中性的追述。末联突然一转: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这显然是对“游侠儿”的批评,但为何将两者联系在一起,可能的解释是,诗人同情长期守卫边疆的“幽并客”,谴责炫贵斗富不务正业的“游侠儿”。
《塞下曲》首两联也是对塞上自然景象的感受,后两联则是满怀悲愤对战争的谴责,当然诗人谴责的是战争决策者的好大喜功: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同情与悲痛的是牺牲的战士: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当然,诗人谴责的或许只是某一次战争,但对牺牲者的同情却是一体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少年行》似乎更能反映诗人对边战的看法:
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
青槐夹两道,白马如流星。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
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敌寇犯境,前线告急,西陵侠少,慷慨赴边,对于保卫边疆的正义战争,诗人对“气高轻赴难”的西陵侠少予以热情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