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传统文化杂谈 > 民族风情 >

趋利避害的苗族吊脚楼

文章主题:民族风情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2-16 23:55:09

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就定居在洞庭湖及沅江流域,从事渔猎和农业,明代以后又逐步迁徙,进入西南地区。苗族大多居住在高寒山区,山高坡陡,平整、开挖地基极不容易,加上天气阴雨多变,潮湿多雾,砖屋底层湿气很重,不宜起居。因而,苗族依山傍水,构筑了一种通风性能好的干爽的木楼,叫吊脚楼。这样的建筑设计就是为避开自然界中不利于健康的因素。

苗族的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分两层或三层。最上层很矮,只放粮食不住人,楼下用围栏围成圈用于堆放杂物或关养牲口。两层者则不盖顶层,一般以竹编糊泥做墙,以草盖顶。

苗族的吊脚楼把地削成一个“厂”字形的土台,土台下用长木柱支撑,按土台高度取其一段装上穿枋和横梁,与土台平行。吊脚楼低者七八米,高者十三四米。屋顶除少数用杉木皮盖之外,大多盖青瓦,平顺严密,叠放整齐。

苗族吊脚楼

吊脚楼是苗族先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也是他们顺应自然、趋利避害的杰作。吊脚楼对苗家的健康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