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太湖,烟波浩渺,一望无际的太湖之水从何而来?太湖之水又流向何处呢?
太湖属吞吐型湖泊。其上游有人湖河道116条。主要入湖水源是两个:一是太湖西南岸的浙江苕溪,苕溪纳天目山地南来之水,正常年份约以每秒66立方米的流量,在浙江长兴、吴兴一带分注太湖。
另一是太湖西岸的荆溪,荆溪纳宜兴、溧阳一带的茅山山脉和苏皖交界山地的西来之水,由大浦、百渎等港汇入太湖。太湖上游受水面积近二万平方千米,而苕溪、荆溪汇人太湖的水量占总量的十分之八九。太湖的出水口集中在北部和东部。由145条河道将太湖水下泄长江然后东流入海。
正常年份,太湖进出水保持平衡,太湖水位稳定。但遇旱年,上游来水减少,湖水水位下降,历史上曾有过太湖下涸见底的记载。若遇降水过多年份,上游来水猛增,而下游排水不畅,就会出现洪涝灾害。
由上可以看出,太湖为何容易发生水患?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下游,区内降水多,有的常是暴雨中心,容水压力大,容易造成洪涝。太湖流域滨江沿海,地势低平,又易受台风和江海潮汐顶托影响,泄水不畅。近几十年,由于围湖造田,使太湖面积缩小,蓄水能力从94亿立方米降至88亿立方米。若降水集中,易成洪涝。由于周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使太湖淤泥增多,蓄水能力降低。
同时,太湖周围苏州、无锡、常州等工业发达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形成沉降漏斗,加之沿海海平面却在上升,这一升一降,更促使太湖内涝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