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传统文化杂谈 > 国外见闻 >

埃及、巴比伦和印度可以归结为小麦文明(2)

文章主题:国外见闻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3-05 21:49:41

这样,在小麦生长时,尽管缺乏降水,人为的沟渠可由排水变为输水。另外,他们还利用洪水时高水位蓄水池的储水与河边的提水工具桔槔灌溉农田。由于这些水利工程所需劳力多,涉及农田面积大,只有小河谷的全体居民参加,统一指挥,协力合作,才能完成这种既能防护、又能排灌的工程。洪水年年有,工程也就要年年维修、保护与管理。

上述水利工程保证了每年的丰收,维护这类工程,则促进了全体居民的组织化。正是这种经济利益、物质基础、共同命运、协力合作……所提供的经济与社会条件促使该地文明的出现早于其他地区。

同时,应当注意到,其经济、社会条件恰好是在当地具体的地理环境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可以说,埃及文明的出现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是地理环境与人的结合的结果。这能说地理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一点影响与作用吗?

如果以上分析是正确的话,则是否可以采用实证主义方法予以证实呢?当然可以,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是可以采用的。例如,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不是出现在与埃及十分类似的环境中吗?这两处地方气候也比较干旱,天然降雨虽比埃及多,但仍不能满足小麦生长的需要,同样是利用河流进行灌溉。由于同样的地理环境带来与埃及相类似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导致其文明大体出现于相同时间。

关于这三地的文明起源,无论是独立发展还是文化传播都说明地理环境的重要作用。如果是独立发展,由于地理环境存在于前,经济、社会发展于后,说明地理环境起着关键作用,证实相同的地理环境可以出现相近的经济、社会现象。如果是传播,那则说明同样的经济、社会现象只有在与其原先相适应的地理环境中才会产生其起源地相类似的结果。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