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俞成《莹雪丛说》:“古者命名,多自贬损,或曰愚曰鲁,或曰拙曰贱,皆取谦抑之义也。”于是有了谦称。谦称常用的有以下几组:
曰鄙曰贱。如鄙人。《战国策·燕策一》“鄙人不敏”,《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鄙人固陋,不识所谓”等,皆如此。类似的还有鄙夫、鄙臣、鄙老(老年人自称)等。贱,卑也。孔子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贱”很早就是自谦之词。类似的有贱人、贱躯、贱内(称自己的妻子)、贱子(称自己的儿子)、贱妾(为妻为妾者谦称)。
曰臣曰仆。“臣”的初义为奴隶之称。《说文》:“臣,事君也。”在君王面前自称为臣,是谦称。《史记·魏公子列传》中“市井鼓刀屠者”朱亥,就自称为“臣”。汉代以后,君臣关系日益制度化,“臣”一般只在君臣之间使用。“仆”与“臣”一样,由奴隶之称衍变为广义的谦称。另有“奴”与之相似,多用于女性。
曰愚曰蒙。“愚”的本义是蠢笨、鲁钝,用作谦称。“愚”单用,表示“我”。诸葛亮《出师表》中多次使用。“蒙”的本义为覆盖,暗昧不明,有蒙昧、童蒙、启蒙等词语,引申为自谦之称。
不佞不肖。《小尔雅·广言》:“佞,才也。”不佞即不才,自谦之词。古籍中,“某不佞”、“寡人不佞”、“诸臣不佞”等,很多。鲁迅致章廷谦信中有“不佞对之颇有恶感”句。不肖,即不似。不似什么?不似先人有才有德。引申为无才无德,成自谦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