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姓的起源,我国孙姓的主要来源

文章主题:历史研究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2-21 21:29:40

我国汉族人的孙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源流姓氏,源自姬姓、妫姓和姚姓、芈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朝时代。下面传统文化网小编为你讲讲孙姓的主要来源。

第一类出自姬姓,为春秋时卫国国君康叔的后代。康权的八世孙姓姬名和,谥武,世称卫武公。武公有子名惠字孙,惠孙之孙名武仲,以其祖父惠孙的字为氏,故称孙仲,其后遂有孙氏。

第二类出自芈姓,为春秋时楚国令尹孙叔敖的后代。孙叔敖即苟放,名敖,字叔孙(一作孙叔),其支系予孙以其字为氏,复姓孙叔氏,后去叔字改为孙氏。

孙姓的起源

第三类出自妫姓,西周初年,周武王追封先贤遗族,找到了古帝舜的所谓后裔散仲(实为冒充),将其封于陈,世称陈敬仲。一说陈敬仲的祖先陈完,原为陈国国君陈厉公之子,逃难到齐国,被齐桓公任为工正(管理工匠的官)。陈完不愿以原国名为氏,便改称田氏(“田”与“陈”古音同,相通。又说因封于田邑,故称田氏)。所以,陈敬仲又称田敬仲,因在齐国做官,亦称齐敬仲。

敬仲的五肚孙名书,任齐国卿士,因讨伐莒国有功,被齐景公封于乐安为食邑,赐姓孙氏。一说敬仲四世孙名无宇,字孙桓,子孙以其字为氏。吴国军事家孙武,即其后代。

第四类源自汉代,为复姓夏侯氏所改。太仆夏侯婴的曾孙随外家姓,号孙公主,故夏侯氏后人又为孙氏。

第五类亦源自汉代,为避讳改姓。汉宣帝姓刘名询,为避其名讳,当时的苟氏(荀与询音同)皆改为孙氏,连苟卿亦改叫孙卿。后来,有的人又恢复了祖姓,有的一直沿用孙氏。

第六类相传为殷相王子比干的后代。商纣王暴虐,比干屡谏不听,反被杀害。比干子孙为避难而隐姓埋名。因是王族子孙,便改为孙氏。(见汉《孙根碑》)此说恐不实。

孙氏望族出自乐安郡、太原郡。

乐安郡,东汉永元七年(公元95年)将原有的千乘郡改为乐安郡。相当于今山东省高青、博兴、广饶一带地区。

太原郡,秦庄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初置。相当于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地区。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