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1853年~1926年),字季直,江苏南通人,光绪二十年恩科状元、立宪派领袖,清末民初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张謇。
张謇4岁时开始学《千字文》,5岁时已能背诵无误,随后入私塾。12岁时,张父自辟家塾,请西亭宋效祁先生教授其三子。17岁时,张謇中秀才。
张謇先后五次赴江宁府应江南乡试(俗称南闱)均未中试。直至光绪十一年(1885),因孙云锦官江宁府尹,子弟依例回避,转赴顺天府乡试(俗称北闱),才取中第二名举人,声名渐著,成为“清流”着重延揽的对象,但此后张謇接连四次参加会试均遭失败。
光绪十三年(1887),张謇随孙云锦赴开封府任,协助治河救灾,并拟订《疏塞大纲》。后来又应聘主持了赣榆选青书院、崇明瀛州书院、江宁文正书院及安庆经古书院等。光绪二十年(1894),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辰设恩科会试,张謇奉父命再次参加会试。二月,礼部会试,取中第六十名贡士;三月,礼部复试时中一等第十名;四月二十四日殿试时,翁同龢为了万无一失,命收卷官坐候张謇交卷,然后直接送到自己手里,评阅后,竭力加以拔擢。他把张謇的卷子定为第一,还在光绪帝引见时,特别介绍说:“张謇,江南名士,且孝子也。”张謇中状元后,循例授六品翰林院修撰。
不久,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帝后两党矛盾开始激化。以翁同龢为首的“清流”拥戴光绪帝,抨击畏日的李鸿章,冲击主和的后党。新科状元张謇力挺翁同龢,很快就成为“翁门”弟子中的决策人物。
不久,张謇因父丧回籍守制。光绪二十一年(1895)初,两江总督张之洞奏派张謇举办通海团练,以防御日本海军的侵犯,后来清廷签订《马关条约》,通海团练半途而废。同年底,张謇加入康有为组织的上海强学会。
光绪二十二年(1896)初,张之洞奏派张謇、陆润庠等在通州、苏州等地设立商务局。张謇与陆润庠分别在南通和苏州创办了大生纱厂与苏纶纱厂。
大生纱厂最初确定是商办,张謇试图通过官招商办、官商合办来集股筹款,但收效不大。由于资金十分有限,张謇无奈之下,向官府求援。同年十一月,张謇通过曾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商务大臣的刘坤一,将几年前张之洞搞“洋务”时从美国买来闲置在上海的一批旧官机40800锭,作价50万两入股。后因盛宣怀也要买机器,张謇便与其对分,另集25万两商股。光绪二十四年(1898),大生纱厂在通州唐家闸陶朱坝动工,次年建成投产。经过数年经营,大生逐渐壮大。光绪三十三年(1907),张謇又在崇明久隆镇创办大生二厂。至此,从1901年到1907年,张謇先后创办了十九个大生系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