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其人其事

文章主题:历史人物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3-28 19:47:57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传唱,妇孺皆知。人们由是而知《岳阳楼记》,而知范仲淹。但是,大多数人只是以文学家称之,而很少知道他还是个政绩武功累累的良臣名将。

范仲淹是北宋人,幼孤家贫,然“少有志操”(《宋史•传七十三》),把做学问与做人统一起来,学得满腹经纶,也磨砺了自己高尚的情操,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在以后的做官为将中清廉为人,勤勉为政,被人视为楷模。

他在任秘阁校理,从事图书校订期间,“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不仅不收“红包”,而且还常留食求教人员,弄得生活十分窘迫,孩子只能共用一件好点的衣服出门,谁有事谁穿。而范仲淹本人则怡然自乐,毫不介意。于是,在他为官的地方“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在任地方官时,每到一地,他都实心实意地为百姓办好事。范仲淹任陈州通判期间,当地守臣欲大兴土木,改建与百姓生活毫无相干细的两座寺庙太乙宫和洪福院。他当即制止说,这是“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是劳民伤财,不得人心的事。江、淮一带既遇大旱,又逢蝗灾,他奉命去赈灾济民。范仲淹到达灾区后,一方面“开仓赈之”,又上书减免灾区的一些徭役,杂费,还“禁民淫祀”,劝百姓不要把钱物精力花在靠不住的求天拜神上,要用在生产自救上,于是民心稳定,收到成效。范仲淹任苏州知州期间,“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他向当地人请教,又实地考察,制定了“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的农田基本建设方案,“毕其役”而使百姓受其功。

范仲淹任将领兵中,“号令明白,爱抚士卒”,同时又兼顾百姓负担。他在延州(今陕西延安一带)带兵时,军事设施年久失修,几成废墟。而延州又是一个荒谅贫穷之地。为修复这些军事设施,他“大兴营田,且听民得互市,以通有无”,让军队开荒种地,又同当地百姓贸易互市,既积累了修复营砦的资金,又减轻当地粮赋的“十之三”。他率兵守地,所得赏赐,悉分遣边将,而且与驻地少数民族人民“推心接之不疑”,能诚心相待,和睦共处。因此,范仲淹死后,全部分给属下,身边不留一分,“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范仲淹为人清廉堂正,做官勤政为民,因而一生活得也很有骨气。吕夷简任北宋宰相时,任人“多出其门”,范仲淹认为不公,就拿出《百官图》,当面对吕夷简说:“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弄得吕夷简很不高兴,范仲淹也很生气。三年后,一次宋仁宗亲自劝说他,让他同宰相吕夷简谈谈,以“释前憾”,范仲淹则说:“臣乡(以前)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说没有什么私人纠葛,也就无须前往恳谈了。

范仲淹做官为将,将近40年,足迹南北东西,办了不少好事,而自己家中“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正因为他无求于像《红楼梦》说的那“十万雪花银”,所以不寻贪,不去揽钱,一个心思扑在把百姓的事情办好上。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