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的婚姻生活

文章主题:历史人物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4-05 10:41:04

1928年,国画大师徐悲鸿受聘为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在其夫人蒋碧薇的主持下,全家由上海迁居南京丹凤街中央大学宿舍。蒋碧薇的父母也与他们住一起,房子显得较拥挤,徐悲鸿总到艺术系的画室里作画,殊为不便。后在钱昌照等几位朋友的倡议帮助下,徐氏聚积卖画所得,在南京傅厚岗六号造了一座带有画室的公馆。

徐公馆于1932年12月正式建成,是一座精巧别致的两层小楼,有客厅、餐厅、卧室、画室、浴室、卫生间等,前后还有宽敞的庭院,院内有两棵高大的白杨,四周用篱笆筑成围墙。徐悲鸿搬进新居时正是“九•一八”事变发生一年国难深重的严冬,徐氏为不忘国耻和居安思危,便将新居取为“危巢”。但蒋碧薇认为此名不吉利,不久便被取消。

蒋女士禁令森严,二人感情不甚融洽。随着时间推移,二人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蒋碧薇醉心于应酬享受,徐悲鸿则潜心于绘画艺术。由于事业上没有共同的语言,生活上得不到应有的爱抚,徐悲鸿常处于一种郁郁苦闷之中。在他精心任教之时,对女弟子孙多慈的才能颇为欣赏,常常课外点拨,师生感情甚笃,不久坠入爱河。悲鸿刻一印章曰“大慈大悲”,即暗合二人名字在内。

在新居落成之时,孙多慈特购枫树苗百株作为点缀庭院之用,也为祝贺老师新画室的建成。但事机不密,又为徐夫人得之,怒不可遏,嘱佣人将树苗尽折之,做炊火之薪。悲鸿异常气恼,但慑于夫人之怒,忍气吞声,悲痛之余,乃颜其室为“无枫堂”,并刻“无枫堂”印章以抒郁愤和不忘多慈。那一时期他的画也常以画枫树为景,每画必钤上“无枫堂”印章,以示怀念这一隐痛。

1942年夏19岁的女学生廖静文由湖南赶往广西投考南宁大学,途中突遭日机轰炸,只身在桂林下车,不久便去投考中国美术学院图书管理员,而主考便是美院院长徐悲鸿。他们从偶然的邂逅到互相了解而产生感情,这给心灵遭受过创伤的徐悲鸿带来了新的生活希望,但廖氏从未想到会与比自己长二十多岁的名画家结婚。1943年廖静文考取了金陵女子大学后,还劝说徐找一位合适的伴侣,年近五旬的徐悲鸿却坚定地说“我宁愿等待你四年!”廖静文被深深感动了,她知道当时已疾病缠身的老师非常需要人照顾,所以不到一年,她又从金陵女大回到徐的身边,于1945年毅然与悲鸿结合。

徐悲鸿在与廖结婚前,由杨仲子等人出面与蒋氏协商离婚,经过多次往返谈判,并由沈钧儒等人作证,徐蒋协议离婚。但蒋提出的条件是很苛刻的,除了徐悲鸿画的百幅字画、巨额款项之外,还要求将傅厚岗六号的“无枫堂”公馆也让给她。为避免与之纠缠,徐悲鸿慨然应允。同年蒋碧薇由重庆返回南京,将无枫堂修缮一新,以高价出租给法国新闻处,自己在庭院空地上另盖了一所楼房,作为她和新夫张道藩的寓所。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