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节日,一年中最隆重、最盛大,要持续四天的时间。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来到西双版纳,在象脚鼓和芒锣声中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使我国各族人民对泼水节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泼水节的第一天称为除夕,傣语称为“腕多桑刊”,最后一天叫“腕叭腕玛”,意思是“日子之王到来之日”。这一天是傣历的元旦,中间一天或两天空日称为“腕脑”,名义上不属于哪一年,因此,傣历的除夕和元旦是不连续的。说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似乎有失准确,严格地说应该是泼水节的最后一天为傣族的新年。
泼水节起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火魔统治着大地,无恶不作,百姓苦不堪言,但却没有办法除掉它。火魔从民间抢了七位美女做妻子。她们不忍百姓受火魔的蹂躏,一天夜里,趁火魔熟睡之际,拔下它的头发,勒住它的脖子,火魔的头立刻滚落下来。但火魔的头颅滚到哪里,哪里就燃起一片大火。为了不危害百姓,火魔的七个妻子轮流将火魔的头抱入怀中,直到火魔的头化为灰烬。这时候,七位姑娘已经筋疲力尽,满身污垢。于是她们来到清澈的溪水前,互相泼水冲洗。为了纪念这七位勇敢的姑娘,就有了泼水节。
此外,泼水节又称浴佛节。浴佛节是佛教的节日,起源于印度,后随小乘佛教传播,经缅甸、泰国和老挝,于13世纪末传人我国云南傣族地区。另外,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诞辰而设立的。据佛教传说,农历四月初八释迦牟尼出生的时候有九条龙口喷香雨,洗浴佛身。
关于泼水节,我国历史上早有记载。隋唐时泼水节在农历二月,而现在却推迟到农历三月,也就是清明后10天,这是由于傣历用的是恒星年,年的长度--365. 258 75日比实际回归年(365. 2422日)稍长,从历元到现在积1 360多年,所以使泼水节后推22天多。
泼水节节日第一天的活动主要是赛龙舟。龙舟的原型是送瘟船,赛龙舟是一种驱除时疫的迎神赛会仪式。这项活动通常在两个村寨之间举行,参赛的小伙子不但身体强壮,还有很好的划船技巧。比赛时划手们个个头缠红布,身着对襟白衫,精神抖擞。岸边的人打起锣,敲起象脚鼓,为他们呐喊助威。
泼水日是傣族新年活动的高潮。早晨,男女老幼洗浴更衣后来到佛寺贼佛。妇女们用泡有芳香花瓣和贝叶的清水为佛像泼水洗尘,祈求佛在新的一年里降福人间。然后,人们来到广场,不拘男女老幼,无论亲疏远近,不分哪个民族,彼此泼水,互相祝福。对待长者和尊贵的客人,通常是文泼,即边说着祝福的话,边用一根柏树枝或樱桃花枝蘸着水向对方泼洒。年轻人之间就不必那么拘谨了,可以用脸盆、水桶向对方脸上和身上尽情泼去,泼的人和被泼的人都感到痛快淋漓。
到了晚上,各个村寨照例要举行篝火晚会,燃放焰火,猜灯谜,敲象脚鼓,跳孔雀舞。孔雀是傣族人民心中的吉祥鸟,据说新年跳孔雀舞,会给他们带来幸福和美好的未来。
泼水节最后一天中最有代表意义的活动是青年男女举行的“丢包”。荷包是用彩色花布缝制的,内装棉籽之类的东西,有的包外还带两条飘带。丢包时,男女各站一排,彼此将包丢向意中人。这是傣族促进青年男女相识和了解的一种传统方式,不少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结为百年之好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泼水节还增加了文艺会演、体育比赛、物资交流等新的内容。
泼水节也是我国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