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斑澜的传统刺绣

文章主题:民间技艺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4-06 15:10:02

刺绣,又叫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纹样和色彩在面料上刺缀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像或文字的工艺手段。

中国刺绣起源很早,相传“舜令禹刺五彩绣”,夏、商、周三代和秦汉时代得以发展。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从出土的早期刺绣遗物显示:周代尚属简单粗糙;战国渐趋工致精美,这时期的刺绣用的均属辫子绣针法,也叫辫子绣、锁绣湖北江陵马山硅厂一号战国楚墓出土的绣品,有对凤、对龙纹绣、飞凤纹绣、龙凤虎纹绣禅衣等,均是用辫子股施绣而成,并且不加画填彩,这标志当时的刺绣工艺已发展到相当成熟阶段。

传统刺绣

这些绣品在图案的结构上十分严谨,有明确的几何布局,大量运用了花草纹、鸟纹、龙纹、兽纹,并且浪漫地将动植物形象融合在一起,手法上写实与抽象并用。

到汉代,刺绣开始展露艺术之美。因为经济繁荣,百业兴盛,丝织造业尤其发达;社会富豪崛起,形成新消费阶层,刺绣供需应运而兴,不仅已成民间崇尚广用的服饰,手工刺绣制作也走向专业化,尤其技艺突飞猛进。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残片来看,它们虽已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但出土时仍然绣工精巧,图案多样,精美绝伦,配色、针工都运用得恰到好处,让现代的绣工们都汗颜。由此可见刺绣工艺在汉代就已经很流行了。

刺绣工艺发展到唐宋时期已有数十种针法,其风格也逐渐形成了各个地区的不同特点。刺绣已不仅是绣在服饰上,而是从服饰上的装饰发展为纯欣赏性的刺绣画、刺绣佛经、刺绣佛像等。相传,武则天时,曾下令绣佛像四百余幅,赠予寺院及邻国,由此可见唐代绣佛像已极为盛行。唐以前之绣品,多为实用和装饰之用,刺绣内容与生活上的需求和风俗相关。

宋代刺绣之作,除为实用品外,尤致力于绣画。自晋唐以来,文人士大夫嗜爱书法并及于绘画。书画乃当时最高的艺术形式。至宋更及于丝绣。书画风格直接影响到刺绣之风格。

明代刺绣以洒线绣最为新颖著名。洒线绣用双股捻线计数,按方孔纱的纱孔绣制,以几何纹为主,或辅以铺绒主花。

清代中期,国家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刺绣工艺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和提高。地方性绣派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著名的有苏绣、粤绣、蜀绣、湘绣“四大名绣”。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