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灯起源自宫廷,是中国彩灯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品之一。它以雍容华贵、充满宫廷气息而闻名于世。因为长期为宫廷使用,除去照明外,还要配以精细复杂的装饰,以体现帝王的富贵和奢华。
正统的宫灯造型为八角、四角、六角形,各面花屏图案内容多为龙风呈祥、福寿延年、吉祥如意等。宫灯用料特别考究,大多是红木、紫檀木、花梨木、楠木等贵重木材,甚至以昂贵的金银装饰,制作要求精细,雕、镂、刻、画缺一不可。
传说,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统一天下后,为庆贺这一功业,在宫廷里张灯结彩,大摆宴席,盏盏宫灯,各呈艳姿。后来,宫灯的制作工艺传入民间。“宫灯”之名,因此而生。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正月十五,在洛阳陈设百戏,遍布宫灯,饮宴畅游,全城张灯结彩,半月不息。到唐朝时因社会升平,经济富庶,花灯更是大放异彩,盛极一时,活动规模相当浩大。元宵佳节,华灯初上,男女老幼,倾城而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外出赏灯。数里长街,鼓乐齐鸣,烛火冲天,到处人山人海。唐以后闹花灯便成为元宵节的重要标志。
现在,中国的宫灯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典型代表,它利用各个地区出产的竹、木、藤、麦秆、兽角、金属、绫绢等材料,经彩扎、裱糊、编结、刺绣、雕刻,再配以剪纸,书画、诗词等装饰制作而成,早已成为一门著名的手工艺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