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2)

文章主题:传统艺术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8-11 22:21:56

骈文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在店代成为使用最普遍的文章样式,其工整的对偶,华丽的词藻固然增强了文字的美感,但也给思想的自由表达带来了局限。中唐以来,不断有人提出复古宗经的主张。韩愈、柳宗元明确以“载道”、“明道”作为写作的宗旨,试图以恢复古文写作作为思想与政治领域恢复“道”的助力。在这个口号之下,他们创作了一批与时代政治、社会风尚密切相关的文章,如韩愈的《原道》、《师说》、《论佛骨表》,柳宗元的《封建论》等;在重“道”的同时,他们也重视“文”本身,韩愈主张“惟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强调作者需要有充沛的道德与情感力量,“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皆宜”(同上),并认为应当有真实情感——“不平之鸣”(《送孟东野序》)的表达。柳宗元的永州游记,其“凄神寒骨”正体现了时代先觉者孤傲而悲苦忧愤的情绪状态。

这场被今人普遍称为“古文运动”的文体复兴在北宋真正达到了高潮。欧阳修文道并重,开创一代文风;其主张得到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等人的呼应;王安石作为政治家,也以重道崇经为写作的指导思想。这一批作者造就了北宋散文创作的高潮,古文终于取代骈文成为主导文体。尤其是苏轼之文,纵横曲折,跌宕变化,任性洒脱,显示了作者洒脱的个性,雄放的气势和过人的才情。

通过唐宋占文运动,赠序、墓铭、游记等体裁发展成熟,为后人的写作提供了更大空间。

复古派是明代中后期影响最广泛的文学流派。在对秦汉之文的摹拟中,复古派着意固守规矩,剽袭古语,仿效声口,多有意艰深文浅陋之讥。王慎中、唐顺之等人以此作为反拨的对象,主张学习唐宋古文,世称“唐宋派”。在创作方面,归有光较为突出,他善于把握只常生活中看似平凡的细节,在平淡的笔触下蕴涵深情,记身边人事,生动传神。小品文的创作在晚明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公安派以“性灵说”作为文学主张的核心,要求创作摆脱固定的格套,释放真实的性情,显现作者独特的个性。其代表作家袁宏道的一些书信、游记短文,似乎信笔道来,挥洒自如,富有意趣。明亡以后,张岱的小品文创作一方面继承晚明意趣,同时又在今昔悲凉与繁华的对照中增添了易代沧桑。

桐城文派是清代影响时间最长,影响人数最多的古文流派。在康熙年间由方苞开创,后继者主要有刘大槐和方苞,均为桐城人。方苞要求文章讲究“义法”,“义”即内容纯正,“法”即文辞雅洁,从根本上说,仍是文以明道的主张。姚鼐将其发挥为“义理、考据、词章”的统一,体现了清代谨严的学术趋向对古文创作的影响。

概而言之,由于文体的实用性,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状况与时代的学术思潮、政治现实,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