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剪纸的题材丰富多样,蔬菜花木、放牧纺织、婚丧嫁娶、民间传说等是作者表现的题材。下面我们介绍几个我国有名的地方剪纸技艺。
扬州剪纸
扬州剪纸历史悠远,隋炀帝三下扬州,广筑离宫别院。每到冬天,园苑中花树凋零,池水结冰,隋炀帝令宫女们仿照民间剪纸,用彩锦剪为花叶,点缀枝条,悬于树上,同时剪成荷花等物,去掉池中冰块,逐一放置水上,这就像春夏之交的艳丽景色,让人心旷神怡。如今扬州剪纸的品种已达1000多种,销售到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内外的文化艺术交流作出了贡献。
广东佛山剪纸
源自宋代,盛于明清时代。从明朝起佛山剪纸已有专业作坊批量生产,产品销往省内及中南、西南各省,并远销南洋各国。
佛山剪纸按其制作原料和方法分别有铜衬、纸衬、铜写、银写、木刻套印、铜凿、纯色等大类。使用当地特产的铜箔、银箔,用剪、刻、凿等技巧,套衬各种彩纸和绘印上各种图案,形成色彩鲜艳、金碧辉煌,富有南方特点的剪纸。佛山剪纸既有纤巧秀逸,又有浑厚苍劲的表现手法,按用途而选材施艺。
福建剪纸
福建各地的剪纸都有不同的特证:山区的南平、华安等地以刻画山禽家畜的作品最多,表现较为粗犷有力、淳厚质朴;沿海的闽南、漳浦一带则屡见水产动物形象,风格细腻,造型生动;莆田、仙游一带以礼品花为主,倾向于华丽纤巧的味道。
剪纸的作用非常广泛:作岁时节日的窗花、灯花、仪礼花及刺绣的稿样;也应用在家具上;作复印漆画的底版。
陕西剪纸
陕西剪纸被民俗专家们喻为“活化石”。因为它较完整地沿袭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如鱼身人面,狮身人首,与周文化相近的“抓髻娃娃”,与汉画像所相似的“牛耕图"等,传承了中华民族阴阳哲学思想与生殖繁衍崇拜的观念。
陕西剪纸艺术中,首推陕北民间剪纸。这一地区由于近百年来交通闭塞,地处偏远,外来文化较难传入,古代的文化艺术被农家妇女延续下来,世代相传。如一些剪纸继承汉代画像石风格,外轮廓极其简练、饱满,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