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之所以称"儒",据《汉书.艺文志》说:"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唐代贾公彦也说:"诸侯师氏之下,又置一保氏之官,不与天子保氏同名,故号曰儒,掌养国学以道德"
近代有的学者认为,"儒"的前身是古代专为贵族服务的巫、史、祝、卜;在春秋社会大动荡时期,"儒"失去原来的地位,由于他们熟悉贵族的礼仪,便以"相礼"为谋生职业。按这种说法,春秋时期,"儒"指以相礼为业的知识分子。
孔子早年曾以"儒"为业,《论语.子罕》记载他自己的话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不过,他除通晓养生送死的礼仪外,还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34岁时,孟懿子、南宫敬叔来学礼,此后学生逐年增多。《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由此形成一个孔子为核心的学派,后世称为"儒家"。
儒家内部,不论在政治观点或哲学观点方面,都是有差别和对立的。但二千多年来,作为一个学派,在思想上又有其共同特征。最早把儒家同其他学派区别开来并指出其思想特点的是汉代的《论六家之要指》和《汉书.艺文志》。
《论六家之要指》说:"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不能易也"。
《汉书.艺文志》说:"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据此,儒家有以下特点:
①宗师孔子,视其言行如最高准则。
②以《诗》、《书》、《乐》、《礼》、《易》、《春秋》为经典。
③提倡仁义,以为行为准则。
④维护君臣、父子、夫妇、兄弟等伦常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