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日月星辰的观测与研究(2)

文章主题:天文历法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9-01 09:15:59

古人除对日月长期的观测外,对恒星的出没和运行规律也经常进行观测,这也是人类早期能够判断季节变化的一种方法。我国历史上记载较多的是大火(心宿)和参宿两颗星。如《公羊传•昭公十七年》记载:“大火为大辰,伐为大辰,北极亦为大辰。”据何休解诂:“大火谓心星,伐为参星;大火与伐,所以示民时之早晚。”《诗经,豳风,七月》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左传•昭公三年》有:“火中,寒暑乃退”,《左传•昭公十七年》有:“火出,于夏为三月,于商为四月,于周为五月”等记载,可见大火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是我国古代人民观测的一个重要对象。除这两颗星宿外,在古籍中,还可以看到一些星宿的记载,如《诗经:“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这里的明星就是启明星,是金星的别名。因为它比太阳先出来,故有此名。其他一些星名,也时有出现。《国语》有这样几句话:

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本见而草木节解,驷见而陨霜,火见而清风戒寒。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早晨见到角宿时,雨季就结束了,氏宿(天根)晨见,河水就开始干涸了,亢宿(本)晨见,草木就逐渐枯萎,房宿(驷)晨见,开始下霜;心宿(火)晨见,天气就转凉,而要准备御寒了。由此可见古人对天象不同所引起的大自然的变化观察得多么细致。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