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从夏代开始,中国就产生了以帝王在位年数纪年的历史,通称为帝王纪年。这种纪年方法虽然可行,但同时存在两个缺陷,
一是接位纪元是从当年起还是第二年起。按传统规定,帝王之位父子兄弟相传,这是政权的延续,宗庙香火相传,当从第二年纪元。改朝换代,当从当年纪元。但有时只是夺取政权,帝王并未换姓,纪元如何算?就容易发生矛盾。
第二是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各自称王之时,如何纪年?两三个帝王并列,尚可各自为元,如春秋十二诸侯,战国七雄并峙,虽也可用各自纪元,但作为时代通史及各国相互交流起来,这时的纪元顺序就十分混乱了。正是春秋诸侯并峙、纪元混乱之时,人们就自然地产生了统一纪元的要求。
对统一纪元的要求,在名义上周天子尚存在的阶段,尚可继续使用周王纪元,但秦灭周以后,这个统一的名义也没有了,纪年也就更为混乱。正因为这种要求的出现,就促进了人们去寻求一种只凭借自然规律,与社会政权的更替无关的纪年方法,这种方法终于发现了,并且在中国历史上,自春秋中期一直流传到改用后汉四分历之时,前后行用了八个世纪。后汉四分历以后的历史纪年,虽然与岁星纪年法脱离了关系,但却仍然保持了岁星纪年法所使用的干支纪年,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对于中国的纪年历史来说,发现和创立岁星纪年法的功绩,是与历史永存的。干支纪年的优点十分明显,它避免了因帝王更替造成的纪元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