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真名的人,从心态方面看,他们品德高尚,无私欲挂碍,无名声之累,无失官之虑,从不为官运是否亨通,财路是否通达而烦恼。一切以道义为本,以民众百姓的利益为重,当行则行,不当行则止,因此,他们的心灵自由,精神舒展。就如同生长在大自然中的参天大树一样,扎根于泥土之中,有极强的生命力,有实在的价值。
真名的另一个含义像老子在《道德经》所说的“死而不亡者寿”。从古到今,那些为民众的利益、为他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生命的人,身虽死而名永存,人们常说的“永垂不朽”、“精神万岁”就是指此而言。这些英雄能在特定的环境里有悲壮之举,那是平时德性修养的结果。
(3)有所取舍,就有完美。从养生的意义来讲,不为名声所累,是人生的必修课之一。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不为虚名所累,注重精神修养,真正地占有自我,不因过分追求虚名而丧失自我,遇事要想得开,放得下,话让别人去说,路要自己去走。二是真名可求,但要依自己的能力而行,不为无法得到的名声而自找烦恼;即便做一个普通百姓也是人生乐事。《菜根谭》说:“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之公相;士夫徒贪权市宠,竟成有爵之乞人。”如先哲墨子,在功名世俗的人看来,只是一介匠人,又没多少钱财,穿粗衣,着草鞋,艰苦朴素,实在是不完美。但墨子本人却乐意与下层劳苦百姓在一起生活,丝毫没有因未混上达官显贵的失落感。他认为,做官有名声未必就一定高贵,贫民百姓未必就下贱,他潜心于木匠工艺的研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并周游各地,宣传自己的主张,深受人民拥戴,其思想体系成为中华民族的思想瑰宝之一,他本人也活到了92岁。陶渊明因难以忍受仕途的污浊,弃彭泽县印,自耕柴桑,但他的独具一格的田园诗篇与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的精神却为后人所称颂。
作为现代社会的大多数普通人,也许名与己无缘。但只要立足本职,为国家、为社会、为大多数人谋利益,注重内在的精神修养、身心健康,那么,完善的人生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