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传统文化杂谈 > 社会百科 >

中国人迷信的三种主要类型

文章主题:社会百科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5-15 22:16:45

一是传统世俗迷信。世俗迷信由于源远流长,往往演变成一种风俗,一种文化,一种宗教。传统世俗迷信主要是相信某些活动、仪式、数字、自然现象、日期会带来好运气,忌讳某些数字、现象并尽量避免。

在西方,“13”和“星期五”是个不吉利的数字和符号,因为耶稣当年是在某月的13日遇到灾难的,那天正好是星期五,因此以后每逢星期五又是13号的时间就被西方称为“黑色星期五”。据说,在“黑色星期五”,德国诗人歌德总是睡大觉,拿破仑绝不用兵,德国“铁血首相”俾斯麦不签署任何条约,美国总统胡佛•罗斯福不出行,外国甚至连许多高楼的13层都用12附或其他来代替。

可是在中国,13并不是什么不吉利,而是很好:十三太保是武侠中护卫主子武艺非凡的厮杀于江湖中的侠士;佛教徒到寺庙往往争着“烧高香。”“烧高香”时要烧13炷,对虔诚的佛教徒来说,烧三炷是为自己祈福,烧六炷是为上下两辈人祈福,烧九炷是为三代人祈福,烧十三炷是为自己所有希望幸福的亲人朋友祈福,13代表了功德圆满,并且敬香时要用左手持香,因为普通人杀生大多用右手。

不少中国人迷上了谐音是“六六大顺”的6,“通畅发达”的8,“天长地久”的9。有的地方,一个“好”的电话号码或车牌可以卖出匪夷所思的天价。但如果从另外的角度想,8代表“发”,带“发”的词组实在太多了,既然可代表“通畅发达”,怎么不能代表“案发…病发”?6既然可代表“六六大顺”,又怎么不能代表“戴绿帽子”?9既然可代表“天长地久”,又怎么不能代表“酒囊饭袋”?

对传统的世俗迷信,本质是迷信的,但大多数人已经既不迷,也不信了,而变成一种希望,一种风俗,甚至成了宗教,变成信仰。例如清明祭祖,结婚捡日子,埋人挑“好地”等,如果从文化的角度、从传统的角度去理解,是没有必要大惊小怪的,更没有必要上纲上线。国家不是把清明定作法定假日吗?每年国家不是都要公祭黄帝陵吗?在众多的宗教故事中,有许多迷信的东西,但绝大多数人只会把它们当作故事,而不会迷到不能自拔。

二是迷信鬼神。随着科学的普及,真正相信鬼神的已经不多了,但在自己感到无能为力的时候,还是会“病急乱投医”,例如生了重病,请法师巫婆来驱妖避邪;猪死牛瘟,生意亏本,找神汉巫婆来“顺财门”;做事不顺利,请神汉巫婆来“治解”;受到恐吓惊吓,请神汉巫婆来“叫魂”。更多的时候,人们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要信其无”的心理,去祭山神,拜河伯,求城隍,告土地,以求风调雨顺,大人小孩个个平平安安……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