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李鸿章简介,看你如何评价李鸿章

文章主题:历史人物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2-22 01:00:24

李鸿章可是清代上的重要历史人物,后人对他的看法也是大不相同。今天我们整理了一个李鸿章,请你读一读,看看你如何评价李鸿章。

李鸿章6岁时,入家馆学习。他少年聪慧,先后拜堂伯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打下了扎实的学问功底。道光二十七年(1847)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最令李鸿章庆幸的是,他在初次会试落榜后就以“年家子”身份拜在大儒曾国藩门下,学习经世之学,由此奠定了一生事业和思想的基础。

李鸿章

后在曾国藩幕府,李鸿章不仅与恩师“朝夕过从,讲求义理之学”,还受命按新的治学宗旨编校《经史百家杂钞》,曾国藩对其十分器重,一再称其“才可大用”,并把他和门下同时中进士的郭嵩焘、陈鼐、帅远铎等一起,称为“丁未四君子”。

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大举入皖,李鸿章和父亲也回乡办团练。并先后率团练随周天爵、李嘉端、吕贤基、福济等清廷大员在皖中与太平军、捻军作战。咸丰六年(1856),因战功,赏加按察使衔。七年(1857),李鸿章父亲去世,李为父亲守制,从此结束了团练生涯。翌年,太平军陷庐州,李鸿章携家眷出逃,辗转至南昌,寓居其兄李翰章处。

九年(1859),李鸿章投奔建昌曾国藩的湘军大营,充当幕僚,为老师出谋划策。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江南的豪绅地主纷纷逃到上海避难,并派代表前往安庆请曾国藩派援兵。曾国藩转商于李鸿章,李欣然应命,开始了淮军的招募与组建。由于两淮地区本有团练基础,再加上李鸿章在当地的各种关系,淮军的组建、招募比较顺利。

同治元年(1862)初,淮军正式宣告建军,赶赴上海。同年,淮军即取得了虹桥、北新泾和四江口三战役的胜利,守住了上海。同治元年(1862)十一月,经过与太平军的反复激战,最终攻克常熟、太仓、昆山、苏州等地。在进入苏州城后,为防变生肘腋,李鸿章杀太平军八降王。曾国藩接报后,盛赞李鸿章“殊为眼明手辣”。同治三年(1864),攻克常州、苏南地区的太平军基本被肃清。

此后,淮军节节胜利。李鸿章因功受封“一等肃毅伯”,赏戴双眼花翎。太平天国失败后,北方的捻军起义仍如火如荼。同治五年(1866),李鸿章以钦差大臣督办剿捻。同治七年(1868),东、西捻军全部覆没。此后,李鸿章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任上秉政二十余年,参与了清政府有关内政、外交、经济、军事等一系列重大国策的制定与实施,成为清廷的股肱重臣。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