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民新年挂年画的习俗起源很早,《山海经》载有神荼、郁垒二神缚鬼饲虎的传说,人们在除夕之际将二神画于门上,以辟凶邪,这种门画就是年画的最初形式。
到了两汉,门神已逐渐成为人们辟凶纳福的偶像。《荆楚岁时记》载:“正月初一,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门神就是春节张贴的年画。
雕版印刷方法开始运用以后,年画大兴。到了宋代,随着市民阶层的崛起,描绘民俗内容的岁令图开始流行,年画的题材趋于多样,除了门神、财神之外,更多的是表现对现实美好生活的憧憬。
明代年画以宗教为题材者居多,木刻年画渐渐地发展起来。清代年画进一步繁盛,成就最高的是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山东潍县、福建漳州、河北武强等地的年画。
杨柳青年画始于明代万历年间,到清乾隆年间进入鼎盛时期。一时间画坊林立,以至出现“家家都会点染,户户皆善丹青”的景象。直到现在,杨柳青年画仍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桃花坞年画在雍正、乾隆年间,制作和行销均达到高潮。印制精美的桃花坞年画以雕印套色为主,并吸收了西方透视法及铜版画用细密的排线表现光阴面的手法,层次感和纵深感更加分明。但遗憾的是,鸦片战争后,桃花坞年画逐渐衰落,现在已基本上不复所闻。
回顾中国年画的发展史,可以这样说,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它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祗信仰逐渐发展为驱邪纳祥、祈福禳灾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它不仅对民间美术的其他门类曾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与其他绘画形成相互融合成为一种成熟的画种,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