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丧葬礼俗,和其他生活习俗一样,和大陆尤其福建的礼俗相似。
(一)临终;当病人进入弥留状态时,就把他移到正厅去等待咽气。如是一家主人,就放在正厅中央部分,如是主妇,就放在左边一点的位置,这就是过去讣文中所说的正寝和内寝。
被移到正厅的病人,知道死期已到,须留下遗言,包括遗产的分配。
(二)断气;病人断气一死,全家就放声大哭。家人拿水洗他的身体,实只洗脸而已,以前一定要用流动的水,即到河里去取水。同时,就在正厅安置临时牌位,在牌位左右放着纸人,点上白蜡烛,烧香,焚化金银箔,在死人脚底下放一碗饭插一双筷子,这也是闽南乡间风俗,在大陆如有钱人是用一桌酒席来祭拜。
在鹿港、大甲的回教徒,是从福建惠安白奇等人迁去的回族后裔,在人死时不能哭。
人死还未入棺前,最怕猫跳过去,传说如猫跳过尸体,死尸会变成僵尸,会跳起来抱住活人或其他东西。因此,家属要守夜,并通知邻居把猫关好。
(三)入殓:死后一两天,看好时辰入殓。在入殓前棺木抬进时,全家要在门前拜祭棺木,相信棺有棺神。要请道士举行盛大祭典,供祭山珍海味,如信佛教的只供奉素菜。在棺材里面,要塞进一些供阴间使用的冥钱,金银箔,有时也放些食物或衣服,供死者以后使用。
从前有钱人入殓,长子至少要有一脚踏入棺内,称为试棺。遗体入棺前,有钱人口中要含一颗珍珠。一般由长子抬头,次子抬脚装入棺木。
从前在台湾,母亲死时要请舅舅来验尸,才能入殓。舅舅到时,先用棍子打一下外甥,说他不孝,再看尸体。这种风俗,也来自闽南旧俗。
(四)守丧:丧期中,孝男孝女要披麻戴孝,其他有关的人,也必须穿白色丧服,死者儿子不得理发刮胡子。
每天要供祭三顿饭,供上死者生前喜欢的饭菜甚至香烟,每七天请僧道做一次功德。
做功德时,大陆多请和尚,台湾则多请乌头司公,信仰佛教的人则多请尼姑。每七天做一次,做到七七四十九天为止。称为做旬或做七,事实上有跳日,把三天、四天当成一旬,不用四十九天。头七是孝男七,二七是孝侄七,出嫁的女儿要轮到四七,没有主的七都归孝男来做。
台湾乡间孝女回来做四七比较简单,各个女儿拿猪头来供祭就可以。云林县土库镇父母骂不孝女儿说:“要吃你的猪头要等我死。”意思是活着时你不孝顺我,只有等我死了。
(五)出丧:仪式与闽南相同。
台湾的丧葬礼俗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步改革,但在乡村中,还可见到这些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