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人类懂得使用火以后,原始陶艺制作技术也开始发展起来。先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发现,土与水结合再经过火烧,可以制成耐用的陶器。陶器作为上古先民最为普及的生活用具,应该是原始手工业最早的产品之一。
陶器产生的具体年代已很难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瓷器的国家,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向来把一些重大的发明创造归之于“圣人”。制陶技术传说就是由舜开始制作的,即所谓舜“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
新石器时代,陶器已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各文化陶器的品种、造型和纹饰也独具特征。陶器分为红陶、彩陶、灰陶、白陶和黑陶等。这时期出现的薄胎彩陶、蛋壳黑陶及白陶,标志着新石器时代制陶技艺的发展水平。
最初的陶器成形采用手制法。有捏塑、模制和泥条盘筑三种形式。在仰韶文化中期还出现了慢轮加工技术,用转动的轮盘使器身缓慢旋转,以便加以修整。
大概在大汶口文化的晚期,又出现了一种称之为轮制法的制陶新技术。轮制陶器是把泥料放置在陶轮上,借用陶轮快速转动的力量,用提拉的方法使之成形。制作出来的陶器,形状规整,厚薄均匀。这种先进的方法,后来盛行于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陶体现了轮制工艺的最高水平,龙山文化出土的蛋壳黑陶高柄杯,有的器壁厚度仅0.5毫米;有的还装饰有镂孔和极细的划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