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的中后期,儒学在成为“显学”的同时,在儒家内部也形成了八个不同的儒家学派。它所反应的内容是孔子去世之后,战国初年以至战国末年的儒学大概情况。这八派为:
1.子张学派。
子张是孔子晚年的弟子,从学后学业出众,与子夏、子游齐名,以积极参与政治为特色。他勤学好问,经常与孔子讨论各种问题。但据史载,孔子对他并不满意,而且孔子的一些弟子也经常批评他。但是到了战国时期,子张的学说却已成为一个很大的学派。
2.子思派。
子思是孔子之孙,其导师是孔子最年轻的弟子之一曾参。据说《大学》和《孝经》两部著作都是由曾参从孔子那里传下来的。而子思又根据传授创作了《中庸》。而《大学》和《中庸》又在儒经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这一派从宋代以后影响很大。他们的代表人物曾参、子思,都作为圣人,陪同孔子享受祭祀,称“配享”。
3.颜回派。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其学派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安贫乐道,重在下工夫实践孔子的仁德思想。
4.孟子派。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儒学大家,他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著有《孟子》一书,被后人称为“亚圣”。
5.漆雕氏派。
孔子弟子中姓漆雕的共有三人,他们是:漆雕开、漆雕哆、漆雕徒父,学术界一般认为“漆雕氏之儒”是以漆雕开为代表的。这一派的特点是不畏惧权势,不欺侮弱小,行为正直,处事勇敢。宓子贱、公孙尼子、世硕等都是这一派的主要成员。
6.仲良派。
战国儒家八派中这一派不可考。对于仲良其人,不仅孔门弟子中没有此人,而且非孔门人物中也未见有任何记载。
7.孙派。
这个派别的情况与仲良派类似,在孔门弟子中并没有孙氏,因此孙派学者指哪些人在学术上一直存有争论,学术界一般认为“孙氏之儒”就是以荀子为代表的一派,因为荀卿又称孙卿。
8.乐正派。
有人认为乐正指曾参的弟子乐正子春;有人认为指孟子的弟子乐正克。具体情况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