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貌取人的典故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原文如下: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宰予是春秋时鲁国人。他能说会道,利言善辩,是孔子的学生。孔子开始的时候对宰予的印象不错,不过,后来因为他品德欠佳又十分懒惰,常常在大白天不去读书,躺在床上睡大觉。孔子说,像宰予这种人,就像烂木头不能雕花,脏土墙不能刷白一样,是不值得责备的。
后来,宰予到齐国当大夫,因与别人合谋犯上作乱,被诛灭全族。
孔子另有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也是鲁国人,相貌丑陋。于是孔子认为他资质低下,智商不高,将来不会成才。但他与宰予不同,他致力于修身,善于检查自己言行,处事光明磊落,不走邪路,从不逢迎巴结公卿大夫。
后来,子羽到长江一带游历,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多人,声誉很高。在各诸侯国名声也很大。
孔子听了子羽的事,很有感触地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的品德才能,结果对宰予判断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的品德才能,结果对子羽又判断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