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疏意广的典故讲的是谁

文章主题:成语典故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8-25 09:53:44

才疏意广的典故讲的是三国年间的孔融,字文举,文学家,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建安七子”之首。

孔融十六岁时,山阳人张俭因为揭发中常侍侯览的罪行被四处通缉。张俭逃到山东时,来投奔孔融的哥哥。孔融的哥哥见张俭窘迫,就收留了他。后来事情泄漏,张俭走脱,孔融全家被抓到官府。孔融说:“收留张俭的是我,应当治我的罪。”孔融的哥哥见弟弟为自己辩护,便不甘示弱地说:“收留张俭的人确实是我,不是我弟弟的错,请治我的罪。”孔母说:“责任应该是我这个做长辈的,你们治我的罪吧。”官府听完后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孔融当北海郡太守时,被袁绍人马围攻。从春天打到夏天,孔融只剩下几百士兵了,袁绍人马放的箭像下雨一样,最后双方常常短兵相接,孔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

孔融性情宽厚少忌,好士,喜欢提拔年轻人。他家常常宾客盈门,孔融说:“座上客恒满,樽中酒不空,我就没有什么担忧的了。”

孔融为曹操所不能容,建安十三年被杀,死时才56岁。《后汉书》上说:“孔融抱负很大,志在靖难,可是才疏意广,所以没有成功。”苏轼不同意这个观点,他说:“以成败论人物,所以曹操被称为英雄,而孔融却被称为‘才疏意广’,真是太可悲了!”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