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虽生于高门大族,但他为了学习书法,付出了多年艰辛努力。王羲之七岁开始学书法,后从父亲王旷的收藏中看到前人关于书法的书,又得到父亲的辅导,书法进步极快,其传统文学造诣也很深。
学书于卫夫人
《史书会要》提到:“王旷,导从弟,与卫氏世为中表,故得蔡邕笔法于卫夫人,以授羲之。”后来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极高,是继承汉魏,又加以创造发展的结果。王羲之学卫夫人书后,渡江北游名川,见到了李斯、曹喜等人的书法;又到许下,见到了钟繇、梁鹄的墨宝;又到洛下,学习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从族兄那里见到张昶的《华岳碑》,刻苦学习各种书体。王羲之曾在一水池边练习书法,久而久之,池水都变黑了。
袒腹卧床成快婿
王羲之能言善辩,气度非凡,尤善隶书,为族叔王敦、王导所器重。他与王承、王悦并称为“王氏三少”。
一日,太尉郗鉴让门生去王家为其挑选女婿,门生把此事奉告王导,王导便让门生到东厢随意考察挑选。众王氏子弟得到这个讯息后,有的更衣施粉,有的故作清高勤奋,只有一人仍然袒腹卧于东床,旁若无人地吃东西,门生回去后向郗鉴如实汇报,郗鉴一听便毫不犹豫地说:“这是我要觅的佳婿啊!”事后一打听,才知那人是王羲之!于是,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王羲之。后世“东床快婿”的典故正出自于此。
携友观鹅遇遗憾
王羲之很喜欢鹅,会稽有一孤居老太养了一只善鸣的鹅,王羲之在市场上没能买到,便携众多亲友一起前去观赏。老太听说王羲之要来,受宠若惊,专门杀了那只鹅以款待王羲之一行,王羲之为此叹惜多日。王羲之还曾为此事抄写《道德经》,写完后手提鹅笼而归。
王羲之曾闲居于蕺山下。一老妪拿着十多把六角扇到集市上卖。王羲之询问道:
“一把扇子多少钱?”老妪回答道:“只要二十多文钱就够了。”王羲之取出笔来,在扇子上题了五个字。老妪不解地埋怨他说:“我们全家就靠卖扇子的钱吃饭呢,你在上面写字,叫我怎么卖得出去呢?”王羲之胸有成竹地说:“只要你说是王羲之的题字,开价一百也会有人来买。”老妪将信将疑地叫卖,结果扇子很快被人抢购一空。老妪于是又拿来十多把扇子请王羲之题字,王羲之笑而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