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多高?”这是古人经常苦思冥想的难题。为了测出太阳的距离(古时人们认为这就是“天”高),不少科学家作了不懈的努力。
我国最早的量天试尝,记载在一本叫《周髀算经》的古书中。这本书的确切年代现在还无法查考,但肯定不会迟于公元前一世纪。书中的办法是利用日圭(竹竿)影子在不同地方长度不同,借助勾股定理算得的,当时书中的结论是:“天高80000里。”
在古希腊,公元前三世纪时有个学者,名叫阿里斯塔恰斯,他发现,月亮上弦和下弦时,太阳、月亮、地球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这样求得太阳离地球比月亮远18~20倍(实际约400倍)。
这两个数字现在看来简直有些荒唐可笑,但是这是两千多年前的事情。这些古代科学家的探索成果,有力地批判了有关“天堂”和“地球中心”的神话,为人类探索宇宙树立了楷模。
利用现代科学方法,最先得到较准确的太阳距离值的是法国天文学家卡西尼。他利用1672年火星“大冲”的机会,求出日地平均距离是15000万公里,这个值只比今天的准确值差2.3%左右。在此之前,人们认为的日地距离要小得多。卡西尼的发现,使人们头脑中的太阳系扩大了20倍,当时的天文学家都为此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