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传统文化杂谈 > 社会百科 >

中国西南山区的滑竿和滑竿号子

文章主题:社会百科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10-07 21:49:12

中国西南各地山区特有的一种供人乘坐的传统交通工具。用两根结实的长竹竿绑扎成担架,中间架以竹片编成的躺椅或用绳索结成的坐兜,前垂脚踏板,其意义已不局限于交通工具,更是当地民间习俗的一种体现。

滑竿

滑竿是简易的轿子,产生较晚。据说在民国初年,蔡锷征讨袁世凯,在川南打仗时,因伤兵多、担架少,于是砍竹子扎成临时担架应急。以后人们以此加以改进,首先在川南一带流行开来,逐渐风行全川。

“滑竿”之名是怎么来的呢?有两种解释:一说是用滑溜溜的竹竿绑扎而成,所以叫滑竿;另一种说法是,因为它轻便快速,滑即快,所以叫滑竿。上述两种说法都有道理。

滑竿轻巧灵活,大道小路皆可行走,尤其适合山区小路,所以至今在偏僻山村,人们仍用滑竿抬病人或孕妇去医院。在峨眉山、青城山等山区旅游景点,现时兴用滑竿抬送旅游者。被抬的或因为身体不适,上山、下山困难;或想尝试坐滑竿的滋味。

在后面抬滑竿的人的视线被挡住,要靠前面抬滑竿的人传话,告知路上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报点子”,也叫滑竿号子。如要上桥了,前面抬的人喊:“人走桥上过”,后面抬的人答:“水往东海流。”;要走缓坡路,前面抬的人喊:“懒洋坡”,后面抬的人答:“慢慢梭”;到了多弯拐的地方,前面抬的人喊:“弯弯拐拐龙灯路”,后面抬的人答:“细摇细摆走几步”;如遇路上有粪便,前面抬的人提醒道:“天上乌鸦飞”,后面抬的人回答:“地下一大堆”;若前面有匹马,前面抬的人喊:“右(或左)手一匹马”,后面抬的人答:“由他骑来由他耍”;路旁有刺,前面抬的人喊:

“金钧倒挂”,后面抬的人答道:“离点不怕”。抬滑竿者就这样相互间一喊一答,既协调了抬者的步伐、注意了安全,又铿锵押韵、风趣活跃,有效地减轻了旅途上的劳累、寂寞和枯燥。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