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中有一个“木桶理论”:一只木桶的水容量,不是取决于那块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那块最短的木板。显然,就一般情况而言,这是正确的。“木桶理论”引出了“木桶歪论”。“木桶歪论”应用发散思维给木桶理论挑刺,认为一只木桶的水容量,不仅仅取决于那块最短的木板,还和很多因素有关:木桶底有洞,桶边木板再长也等于零;箍得不合适,箍不紧,板与板之间有缝,装不住水,箍得太紧,“箍紧必炸”,桶只是一堆木板……
“箍紧必炸”不是成语,是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俗语。用“箍紧必炸”来说明人承受的心理压力太大,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现象是比较形象的。
“压力”原是工程领域的一个概念,是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力。心理学家借用这个概念来解释有机体对环境刺激的反应并指出,引起压力的原因通常有四类:生活事件、挫折、心理冲突和不合理的认识,但追根溯
三国晚期,吴国有一个人叫周处。周处年轻时没有什么压力,因此轻狂放荡,纵情肆欲,成为乡里中恶名昭彰、众人唯恐避之不及而他却自我感觉良好的恶棍。有一日,周处问乡里的长辈:“而今眼目下时局平和,又是丰年,大家为何还要闷闷不乐呢?”长辈叹道:“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周处追问哪三害,老人迟疑了一下,说:“南山上的老虎,长桥下的蛟龙……”说到这里,不再说了。周处追问:“那第三害呢?”老人眼睛盯着他,从牙缝里挤出三个字:“就是你!”长者的话让周处五雷轰顶,原来自认为是“英雄豪杰”的自己在别人的眼睛中却是个“害人精”,周处于是产生了心理压力,为了改变自己的形象,他先上山杀了猛虎,又下水屠了蛟龙,随后拜访当时的名士陆机、陆云兄弟。陆氏兄弟对他进行了心理辅导,让周处明白了一个道理:亡羊而补牢,未为晚也,见兔而顾犬,未为迟也,只要金盆洗手,痛改前非,和过去的恶习决裂,立定大志,重新做人,道路仍然是宽广的,前途仍然是光明的,乡亲们是会谅解的,阳光依然是灿烂的,于是周处的心理压力变成了动力,从此励志好学,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成为晋初不避权贵、正直出名的将军,最后为国献身。压力压出了一个英雄。
朱子明是宋朝一位画山水的画家,大约脾气有点犟,老百姓把性格犟叫“驴脾气”,因此有人给他起了个绰号叫“驴画家”。当时的皇帝宋徽宗喜欢书画并且有很深造诣,有一天他随口问随从:“天下哪一个人画驴画得最好?”随从一下子愣住了,他们实在不知道哪一个最会画驴。但是,皇帝的话不能不回答,其中有一位突然想起有人叫朱子明为“驴画家”,就想当然地认为朱子明会画驴,于是告诉皇帝:“朱子明驴画得最好”。宋徽宗马上就召朱子明进宫画驴,皇上之命不可违,本来只画山水不画驴的朱子明只得临时抱佛脚,临阵来擦枪,认真观察驴的神态和行为。好在他毕竟有画画的坚实基础,通过认真的观察和不断地苦练,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获得了成功。他先后画了数百幅有关驴的画,形态逼真,得到皇帝的赏识,也得到大家的认可,真正成了天下第一画驴之人。压力压出个真正的“驴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