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基础。友善要通过人与人的交往来体现和实现。现在我们讨论一下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怎样对人“友善”。
一要对亲人友善。俗话说“血浓于水” “打虎要亲兄弟,上阵要父子兵”,亲人之间有天然的血缘关系,按理是最应该,也最容易友善的。但亲人间却往往由于财产的分割闹矛盾,尤其在市场经济中,因为亲属之间争财产的案件越来越多。
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的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用纯先生认为,在一个家庭中,“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才,薄父母,不成人予。”就是说,在一个家庭中,大家应该友善,富的要给穷的帮助(分多润寡),老的要有老的样子,小的要有小的样子(法肃辞严),不要听枕边风就疏远骨肉(听妇言,乖骨肉),像民谣唱的:“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烙油饼,卷砂糖,媳妇媳妇你先尝,葱花油味飘上房,我上门口望咱娘。”如果那样,就“不成人子”了。
古人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一个人对他的亲人都不友善,绝对不要指望他能够对其他人友善。
二要对弱势群体友善。朱用纯先生认为,“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一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人有一种喜欢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的心理,对有钱有势的人友善不难做到,甚至不敢不友善。对“肩挑贸易”的“穷苦亲邻”却往往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人看有钱人,狗咬穿破衣”、“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是现实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白马红缨彩色新,不是亲者强来亲;一朝马死黄金尽,亲者如同陌路人”成了“世态看冷暖,人面逐高低”的普遍规律。
公元311年,匈奴军队攻占了西晋的都城洛阳。西晋惠帝的清河公主只有十岁,乘乱逃跑,流落民间,被人贩卖,几经辗转,最后被卖给了东晋王朝管辖的某地一个叫钱温家的小姐当丫鬟。“龙人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这位钱小姐对人很不友善,尤其看不惯公主举手投足中透露出来的高雅,因此总是对公主吹毛求疵地找茬,非打即骂,小公主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后来,几经周折,公主逃离虎口,找到了东晋第一任皇帝晋元帝,论辈分是侄子的晋元帝司马睿听了姑姑“声声血,字字泪,控诉了钱家罪状”,勃然大怒,命人抓来钱温一家,此时如梦初醒的钱温一家悔之晚矣,尝到了对人不友善的苦果,全家被斩首。清河公主被改封为临海公主,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曾被卖身为奴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