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传统文化杂谈 > 社会百科 >

福建的土楼来源与北方移民有关

文章主题:社会百科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3-06 23:50:59

在我国历史上,北方的居民南迁有三次大浪潮。第一次是西晋的永嘉之后的南迁,第二次是唐安史之乱后的南迁,第三次则是北宋的靖康之变及宋室南渡导致的人口南迁高潮。第一次南迁移民主要定居在长江沿岸地区。第二次移民已进入湘、赣中部,前沿已达到福建与广东、广西。第三次大多仍集中在江南,但福建、两广也吸引了相当数量的移民。特别是福建,由于是南迁宗室的集中地之一而较突出。

土楼

三次移民只有第二次、第三次波及闽南,但从北方直接移民到永定的可能不多。从今天在广东、福建、江西三省交接地区的客家人的分布情况来看,永定大体居于其中心地区。从自然条件看,是较封闭的山区,南迁移民也不可能大量地从北方直接迁入该地。

闽南在唐垂拱二年(686年)和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始建立州府,主要靠“招徕流亡”与“避役百姓”作为开发该地的起始。到北宋与明时分别设置上杭、武平、龙岩与永定、南靖、平和各县。可见永定在明时才有较大发展。从永定旧县志及客家族谱可知,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唐末五代。又据该县现存的历史最早的馥馨楼方土楼资料,该楼于元末明初时始转让与由上杭迁入原先由曲阜人江西的孔姓家庭。

如果再对应于当地畲族居民大约从明开始大量外迁的情况,可以设想,唐、宋时迁入闽赣的北方移民于宋末与元末动乱之时,为避难又有部分原来移民再远离经济发达与交通方便地区,向闭塞山区转移。汉族的拥入和垦殖活动缩小了靠“火褥”、“种黍稷”的畲族人的生活空间,加上其他矛盾,促使其向闽东、浙南迁移。所以,客家人在永定虽最早出现于唐末、五代,但较多移入则在明时。他们主要不是从北方一次性地直接迁入,而是二次性地由永定的边缘地区再向永定迁移。

土楼文化是客家文化的一部分,是有其特色的一部分。在今天,就是在海内外的知名人士中,也不乏永定的客家人。这也许和他们的先人,或他们本人间接或直接受过土楼环境与土楼学堂的文化教育的影响有关。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