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书法精致、美轮美奂,极富观赏的价值。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标志着书法家不仅能发现书法的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的美。今天我们为你介绍一下书圣王羲之留世的三大主要作品。
《兰亭序》
《兰亭序》是王羲之与朋友优游之余的得意之笔,全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其章法布白,浑然一体,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劲健。他的用笔、结字更见变化之妙。全篇二十个“之”字,七个“不”字,各具特点,无一雷同。
《快雨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长23厘米,宽14•8厘米,行书四行,共二十八个字。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人的问候,此乃“书圣”王羲之现存于世的唯一书法精品真迹。很多人甚至认为《快雪时晴帖》是王羲之仅次于《兰亭序》的又一件行书代表作。
《快雪时晴帖》曾经入宋宣和内府,宋时入米芾“宝晋斋”,元代又入御府,明时为朱成国、王稚登所有,清为冯铨所有,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入内府,现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三希堂法帖》
清朝的乾隆皇帝一生酷爱书法,在其刻意搜求之下,终于得到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乾隆对《快雪时晴帖》尤其珍爱,他在帖前写了“天下无双,古今鲜对”八个小字和“神乎其技”四个大字。又因此贴全书二十八字,字字珠玑,誉之为“二十八骊珠”。他把《快雪时晴帖》和王珣的《伯远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并藏于养心殿西暖阁内,并御书匾额“三希堂”,三希堂遂因此而得名。
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命吏部尚书梁诗正、户部尚书蒋溥等人将内府所藏历代书法作品择其精要,由宋璋、扣住、二格、焦林等人刻成法贴。法帖共分32册,刻石500余块,收集自魏晋至明代末年共134位书法家的300余件书法作品,因帖中收有三希堂珍藏的晋人三贴,故法帖取名《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又称《三希堂法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