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正月初四年节结束了,但年节的余波并未终止。如初四走亲戚,初五扫穷日,初六结新婚,初七过人日,初八敬八仙,初九祭天公……直到正月十五再次掀起过春节的高潮。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陇人多称其为“花灯节”。
玩灯是花灯节的主要活动,但目的在于为“社火”服务。随着华灯初放,各地的社火便登场了。甘肃的社火有舞狮、舞龙、跑旱船、铁芯子、高跷、马故事等等。
有关社火的传说也五花八门,影响较大的传说有:
很久以前有九头鸟伤人,火神变成白胡子老人告诉人们:“九头鸟不敢落水,人们只有坐船到水里才可避难。”于是人们黑暗中点起灯笼坐船到水上,形成“花灯节”。
有的地方有点“明心灯”的传说:腊八吃了“糊心饭”,出门就回不来了。只有在正月十五点上“明心灯”,出门人心亮才知道回家。于是到了这天家家都要点起灯笼,形成“花灯节”。
也有人说,元宵节起源于汉武帝祭“泰一”。他在甘泉宫建泰一神坛,于正月十五举行大祭。是日,命宫人张灯于坛上,并命歌舞、百戏以娱泰一。此后列朝帝王把他喜欢的娱乐活动都加于其间。再后,民间也争相仿效,遂成“花灯节”之俗。
其实,“花灯节”之起源比汉武帝祭泰一可能还要早。在殷商时期,民间就有用火祭社的活动,“社”之本义就是祀土,就是祭土神。所以民间于正月十五日要举办“社火”。
社火者,以火祭社之谓也。后来把火祭的形式逐渐变为花灯祭,这才有了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习俗。
总之,“花灯节”之俗历史悠久,里边也夹带着一些宗教内容。传说魁星满腹经文,但屡考不中,便跳河自杀,后被河鳌救活,成为魁星神。据说天水历史上文官辈出,并多崇拜和信仰魁星。社火中的魁星形象为魁面,骑鳌鱼。右手握笔,左手掌砚,行走若跛舞。一路上沿途观众皆揖手作拜。魁星用笔蘸水、四处甩洒。当地人认为,凡有水滴落额头,家有读书人高中。
除此之外,甘肃村民还特别讲究“撵灵官”、“跪青官”。四大灵官走在队前,后面紧随青年儿童,呼喊着走东家窜西家进行驱邪逐疫。灵官过后,接着春官来了。家长拿出好烟好酒进行招待,春官点燃案头的香火,脱口说些祝颂词,便扬长而去。
这些古老的仪式之后,全村男女老幼便涌到社火场去,一直玩到天快亮,才渐渐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