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传统文化杂谈 > 民俗文化 >

旧时天津的渔乡习俗

文章主题:民俗文化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10-14 22:31:36

天津位于九河下梢,滩涂广阔,水产资源丰富。明代渔业已初具规模,清康熙年间海禁渐开,渔业发展迅速,渔、商(海上运输)兼作,盛极一时。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捕捞过度,加之环境污染,出现资源衰减。

大海给天津渔民带来欢乐,大海也给渔民造成灾难。渔民们虔诚地信奉着大海,民俗活动是围绕着大海展开的。

跑火把

跑火把的民俗活动突出跑,旧历大年三十夜除旧迎新时刻,点燃用绳捆好的芦苇把子,由两人扛着跑,俗称跑火把。跑火把时,前有铜锣开道,神旗和纱灯引路。各庙门大敞四开,红灯高悬。船主人一一到各庙拜香,后来到自家船停泊的地方,绕着船高声呐喊:“大将军(大桅)八面威风”,“二将军(二桅)开路先锋”,“船头压浪”,”船后生风”等等吉祥话。然后,火把在敲打着的锣声中燃尽。

天津渔民们对除夕夜跑火把的民俗活动兴致很高。一是取“火爆”(“火把”的谐音)的吉利,企求来日的兴旺发达。二是渔民们群体的自娱活动。千万支火把在夜幕里车街越巷,此没彼出,如龙腾蛇舞;渔民们聚集在一起尽情地敲打着铜锣,齐声欢呼,场面是非常热闹、十分壮观的。

渔家乐

“渔家乐”,这是众多花会中的一种,是以大地为舞台的民间歌舞剧。它有人物,有情节,唱同以歌颂春、夏、秋、冬四景为内容。人物有老渔翁一人,王子一人,重女四人,童男四人。边走边舞,边舞边唱。其中春景唱道:“渔家诗,春最好,桃红柳绿闻啼鸟。落花水中流,鸟栖水竹梢。劈竹节,修竹肃,唱一曲‘金曲灯’。渔家乐陶陶”。婉转的歌声配以婀娜的舞姿,为节日增添了欢快和谐的气氛。正月初一早饭后,“渔家乐”率先出动,与高跷、龙灯、跑旱船、莲花落等汇聚一起,拉开了正月出花会的序幕。初一的晚上,“渔家乐”的演员由边走边舞边唱改踩在便装演员的肩上唱。寓意人们的生活,从此一天比一天好好起来。这时的“渔家乐”便叫“节节高”了。

灯官会

灯官会由地方有威望的人士组成,服装道具由县衙暂借。出会时,八抬大轿抬着灯官,又称“灯政司”,身着知县官服,带着真正知县的大印和惊堂木,代行使知县的权力。轿前三班衙役,高举“肃静”“回避”大牌齐声唱喝。再前,有小差打着印有金字“灯政司”字样的大红纱灯,头面引路。大街上所有店铺、字号门前,必摆桌案,备有茶水点心,干鲜果品,表示对灯政司热情接待。灯政司路经各店前,店主一定要衣冠整齐地跪拜在轿前,并诚恳地征求意见。而灯政司专门在店前的花灯上故意挑剔寻找茬口,店主还必须低头认罪表示悔改,然后支出罚银。罚银越多,一般在百两以内,店主越觉体面,越受人尊重,看会人越发热烈鼓掌以助会兴。元霄盛会一般不会出现“抗拒者”,如有,灯政司便可发号施令,当众给以各种处治,乃至“动大刑”。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