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这是对乐山大佛的真实写照。那么,乐山大佛在哪里呢?又是谁建造的呢?
乐山大佛坐落在四川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山西壁,又称凌云大佛。佛像高71米,脚踏大江,头与山齐,依岩端坐,姿态雄伟而端庄,虽经千年风霜,至今仍安坐于滔滔岷江之畔。
大佛建于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由当时名僧海通创建。相传,凌云寺海通和尚不满岷江、青龙江、大渡河三江水怪危害百姓,为镇住水怪,请来石诚、石虚两位石匠在凌云山刻造佛像。
海通为了修大佛而积劳成疾,在大佛修好之前,他就死了。他的徒弟和石匠继承他的遗志,接着修建,历经90年的艰辛,终于凿成大佛。
大佛高587米,头高11.7米,肩宽24米,颈长1.7米,脸宽7.8米,眉心吉祥痣直径0.3米,共有1236个发髻。大佛脚背长10.92米,百人可一次性围坐在脚背上,5辆大卡车也可同放在上面,一个脚趾上可摆一桌酒席,被称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它是世界上最高大的一尊石刻大佛。
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封门石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洞里面装着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据说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从大佛棱、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遭毁。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师洞里保存,可惜于后来被毁。
大佛刻成之后,曾建有大佛阁,共13层,明末被战火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