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蜀道的翠云廊简介

文章主题:名胜古迹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10-07 21:43:57

古时,在蜀道上,人们以剑阁为起点,南至阆中,四至梓潼,蜿蜒 150多公里,植有柏树数十万棵,形成了绿色的“长城”,人们叫它“翠云廊”。

翠云廊以剑阁城为中心,东南至阆中,西南至梓潼,向北至广元昭化。就是这近300里的森林古柏,清代曾号称“三百长程十万树”,如今也还有古柏8000多株,加上近代以来陆续补植在公路旁、古道侧的柏树,总数已达数十万株,蜿蜒蟠绕、展翠摩云,妖娆袅娜。远远望去,像一条莽莽苍龙,逶迤于山岭之间,身临其境,又似一条翡翠画廊,溢彩流辉。

据《利州志》载:明代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知州广西缘武人李壁为解决行路与运输困难,发动百姓砌石铺路,两旁种植柏树数十万棵,形成这条古柏大道。约500年前种的古柏,至今仍存有近8000株,构成剑门蜀道上的一大奇观。清代康熙初年,剑州知州乔文衣为此道题名为“翠云廊”。

古人为什么要植这么多古柏呢?首先是植树表道,起路标作用;二是以树计里,有里程碑的作用;三是保护道路,防止雨水冲刷路基;四是便于修栈道就近伐木取材;五是为行人提供行路方便,遮阴避暑。

翠云廊古柏不仅姿态万千,给人以无限情趣,而且其中还有一棵柏树中的珍品“剑阁怕”。”它近看是柏树,果实椭圆形,比一般古柏的果实大;远看似松,树干直而高,叶片小而密,所以当地人称之为“松柏树”。1980年,中国《植物分类学报》把它正式定名为“剑阁柏”,引起国内外植物学青的关注,纷纷致函要求索取标本和种籽。

翠云廊古柏能存至今日,与历代严令保护有很大关系。自有驿道和行道树以来,老百姓便以护路爱树为己任。这种优良传统沿袭到现在。山区人民把修桥补路、栽桑植柏看成一种美德,看成是为后人造福,因而也自有爱路护树的良好习惯。

最近,据国家和四川省林业科研部门的调查和鉴定,确认翠云廊的剑阁柏是一种濒临灭绝的古老树种,在全球仅存于我国,在我国仅存于四川,在四川又仅存这一棵,所以身价百倍,成为稀世之宝。使人忧虑的是,“剑阁柏”树上落下的种籽,现没有一粒发芽生长,长此以往就会“断子绝孙”。科学工作者用“剑阁柏”的种籽精心培育,虽已育出幼苗,但至今没有发现幼苗具有“剑阁柏”的明显特征,这个自然科学之谜,急待人们去揭开谜底。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