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以前就叫这个名字吗?

文章主题:名胜古迹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7-10 20:26:03

北京天安门最初的名称是承天门。

天安门是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建,当时叫承天门,当时只不过是一座黄瓦飞檐的三层楼式的木牌坊,牌坊正中高悬“承天之门”匾额。承天之门寓意是“承天启运”和“受命于天”,喻示封建皇帝是“受命于天”的,替天行使权力,理应万世为尊,显示了皇族的尊贵。它是汉白玉石的须弥座,有高大而色彩浓郁的墙台,上有两层重檐歇山式屋顶,东西宽九间,南北径直深五间,象征着皇权的“九五之尊”。门前流淌的金水河犹如玉带一般,其上飞架起七座精美的汉白玉桥,桥身如虹,构成绮丽的曲线美。

天安门

清世祖福临下令大规模重建并更名承天门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民”之意。后来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1952年的两次大规模修缮,1970年的重修,基本保持了顺治时改建的形制。1970年重修后的天安门比原来的天安门高了83厘米,通高为34.7米(原高为33. 87米)。

据考证,天安门匾额在清初刻有满、汉、蒙三种文字,满语直译为“天安之门”。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政府后,匾额上的满文被除掉,只剩下“天安门”三字,自1987年11月开始,天安门正式对中外游客开放。开放后,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竞相登楼畅游。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