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麦秆剪贴的发展历史

文章主题:民间技艺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3-31 21:06:10

从麦子出现在古代中国的那一天起,聪慧的先祖就开始以麦秆为原材料进行艺术创作。但由于历史变迁和社会动荡,传说中的麦秆画长期以来难觅其踪,直至秦怀王墓发掘时才出土面世。虽历时2000多年,出土的麦秆画色泽依然鲜明,令人叹为观止。作为赖以生存的主要食品,小麦历来被人们视为神圣之物,古人祭祀天地时就赋予了小麦极高的地位,它象征丰收和财富。麦秆画也因此而附加了吉祥高贵的意味。

麦秆剪贴在明代末叶已在浦江县流行。旧时作为麦秆团扇及麦秆草帽的装饰,用之代替刺绣,后逐步发展成挂屏、台屏等,到清代已发展成独立的特色工艺品种,一般作为婚嫁、生日、祝寿、开业、新居等礼品之用。

新中国成立后,浦江麦秆剪贴得到飞速发展,1956年,浦江麦秆剪贴开始规模生产并出口国外。1972年,浦江工艺厂推陈出新,改变传统平贴剪法,采用平面、立体和半立体相结合的制作方法,麦秆不仅可以贴在纸和丝绸上,也可贴在竹编工艺品上,既能观赏,又实用。题材从花卉发展到鸟兽、虫鱼、人物、风景等。麦秆剪贴熔绘画、雕塑、剪贴于一炉,加上诗、书、印的配合,更加出神入化。1978年,浦江麦秆剪贴参加了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人民画报》专题介绍了浦江麦秆剪贴画的风格特点。

20世纪80年代,浦江创作的贺年片、书签、信插、日历、日历牌、台屏、大小挂壁、立地屏风,以及各种动植物型礼品盒、罐、花瓶等23件麦秆剪贴作品在全国工艺展览会上展出,引入注目。从此,浦江麦秆剪贴画名扬四海,被国外人士誉为“迷人的艺术”。

浦江麦秆剪贴工艺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达到发展高峰,全县共有20余家麦秆剪贴工艺厂,从业人员达千余人,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台地区。近年,浦江工艺美术公司在前人的基础上创立了《云花牌》麦秆剪贴,使浦江麦秆剪贴进一步得到创新,色彩发展成本色、彩色、水墨色三大类,形制拓展为书签、挂件、镜框、屏风、大型挂屏等上百种系列样式,形成色彩与形式多样化、产品系列化的新局面。如今,浦江有一个能生产色彩与形式多样化的麦秆剪贴生产基地。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