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清和元的头脑(小吃)简介

文章主题:民间技艺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6-12 20:04:36

山西传统风味小吃中有一种称之为“头脑”的食品,在省会城市太原十分流行,许多饮食店长期经营,乐此不疲。旧址在太原桥头街一个街角拐弯处的“清和元”清真饭店(如今已迁址),便是被人们视为“头脑”正宗的百年老店。

太原清和元

据说“头脑”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医学家、书法家傅山所创,将包括黄芪等中药材在内的八种原料配制而成汤状药膳,起初是用来为其母治病和滋补,名为“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后来,这种药膳逐渐流传于市面。

关于“清和元头脑”的名称,有一段非同寻常的来历,它同傅山的“反清复明”政治观点有直接联系。傅山是太原阳曲县西村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明朝灭亡后,傅山出家做了道士,暗中同南明桂王联系,盼望其政权能够恢复大明,并因此被人举报而蹲了大牢。后因查无证据,被释出狱。清政府为笼络有名望的知识分子,以消除明朝遗老的反清意志,曾再三召傅山进京,阳曲县令奉旨用担架把傅山强行抬到北京,康熙皇帝特准免试授予傅山“内阁中书”官职,傅山无奈装病不起,康熙皇帝只好准许傅山返回家乡。傅山博闻多识的才学和刚直不阿的品格受到人民群众广泛爱戴,他的诗文书法作品和关于他的传说故事在民间久久流传。

太原清和元

太原清和元饭店曾保存着傅山为该店书写的一块碑匾,上书“清和元头脑羊杂割”,人们普遍认为太原“清”和“元”饭店的名字是傅山所起,并认为“八珍汤”这个药膳,也是经傅山同意由“清和元”饭店经营并改名为“头脑”的。联系傅山的政治主张,这些名称的含义不言自明。“清”指的是清朝,“元”指的是元朝,两朝都是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统治中国的所谓“外族”政权。傅山对此是深恶痛绝的,于是,以食品名称愤然地表达其“杂割”“清”和“元”“头脑”的态度。

如今我们认识到,历史上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文化冲突和融合,既是历史的客观必然,也是中华民族最终达到多民族团结和统一的必由之路。纵观中国历史上发生的民族冲突和民族融合,始终是以夺取正宗统治地位和统一“天下”为目的的,而不是搞独立和分裂。中华民族的一统思想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如日月星河,这种传统在世界民族之林是罕见的。因此,傅山的爱国主义虽然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但他留给人们的历史思考仍有着诸多积极意义。

太原市的“头脑”一般只能在早晨才能品尝到。这种饮食风俗的形成也同傅山的政治观念有关。明末清初,清兵进入山海关后,攻城略地,烧杀掳掠。满族军事贵族集团入关后,曾一度实行一种狭隘的歧视汉民族的政策,加之在经济上大肆掠夺汉民财产,这就坚定了傅山的反清立场,傅山不甘忍受“外族”统治的黑暗,希望早日复明,表现在他的语言和诗文中,写“天明”、“月明”的字眼颇多。据说,他曾给经营“头脑”的店主出主意,叫店铺在门上挂灯笼,天亮前就卖“头脑”,以表达其“天不欲明人欲明”的决心。于是,“头脑”这个特殊的风味食品形成了“早卖”的惯例传承至今。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