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帽子多为保暖与防护作用,在古代却不然。《冠义》说:“冠者,礼之始也……敬冠事,所以重礼;重礼,所以为国本也。”自古以来,帽子便是知礼识仪的标志。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有关帽子的礼节、习俗及其社会功能。
世界各地关于帽子的礼节和习俗都不尽相同。在东南亚客人进主人房子,要把帽子脱下拿在手里,以示敬重;但在墨西哥南部的奴雷谷,客人进屋千万不要脱帽,否则会被视为怀有恶意。巴西的拿坚斯城,女人戴帽偏向左,以示未嫁;偏向右表示已嫁;向前倾的,表示孀居。在英、美等国,途中邂逅熟人,帽子稍稍揭起,含笑点头,表示友好:而意大
利的格塞兹诺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却要压低帽沿,近乎遮住眼睛,避免与对方相注目,才算以礼相待。
在我国古代,帽子是区分身份、等级的标记。据史书记载,最早时,天子戴的是九寸高的“通天冠”,太子戴的是七寸高的“远游冠”,依次而下,儒生的进贤冠,武士的却敌冠等,从规格到材料、装饰都各有所别。到了隋朝,一品文官的纱帽上装佩九块玉琪,二品以下官阶,依次减少一块玉琪,以示区别。到了明朝以后,鸟纱帽干脆成为官的代名词。
古往今来,帽子又是荣誉的象征。据《吴书》记载,三国时候的武将朱然破魏有功,除晋升为左大司马外,还“加赐御织成帽”。历史上,还有用帽子作为体育运动的高级奖赏,1882年的世界板球比赛,有个运动员连续三次投球入门,曾荣获他所在俱乐部授予的奖—一顶令人注目的帽子。
1、最具民族标识的帽子。维吾尔族的小花帽、蒙古族的狐皮帽、土族的织锦毡帽、瑶族的雉尾包头等等,都已成为识别这些民族的标记。
2、我国最轻的帽子。新疆和田维吾尔族妇女戴的玲珑帽、直径仅十厘米,不到二两重,是我国已知的最轻的帽子。
3、最重也最贵的帽子。最重而又最名贵的帽子,据现在所知,该是明代万历皇帝原配孝端皇后的凤冠,重达八、九斤,凤冠上有金质九凤十二龙,栩栩如生,灿烂炫目,上面缀饰宝石一百多颗,珍珠五千多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