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传统文化杂谈 > 哲学思想 >

汉代无神论派的形神观

文章主题:哲学思想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2-22 21:48:30

中国两汉之际的无神论哲学家桓谭,在中国古代无神论史上第一次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形死神灭的思想。桓谭指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如善扶持,随火而侧之,可毋灭而竟烛。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又不能后然(燃)。犹人之耆老,齿堕发白,肌肉枯腊,而精神弗为之能润泽内外周遍,则气潮而死,如火烛之俱尽矣。”

这是说,人的精神居于人的形体之中,而不在形体之外,犹如烛火不能离开蜡烛而凭空存在一样,没有人的形体,也就没有人的精神。桓谭从精神依赖于形体而存在的形神观出发,引申出养生可以延寿却不能长生的养生观。他指出,人的寿命有长有短,有此差别的原因有二:

一是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后世遭衰薄恶气,嫁娶又不时,勤劳过度,是以身生子皆伤,而筋骨血气不充强,故多凶短折,中年天卒。”

二是主观修养因素的差异。他认为,人若善于养生,则可延年益寿;反之,亦可致中道夭折。他以人体与麻烛相喻,谓“人之遭邪伤病,而不遇供养良医者,或强死。”身受外邪或受伤成病,得不到应有的护养和良医疗治,则会非尽数而死;反之,善于养护,得到及时周到的治疗,则可以寿终。

桓谭之后,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王充在批判神学迷信的斗争中,提出了人的形体和精神有不同的物质基础,这就是阴气和阳气,“阴主为骨肉,阳主为精神”(《论衡•订鬼》),骨肉形体由阴气组成,精神由阳气所生,阴阳气俱,人之生也。

在王充这里,阳气即精气,精神依赖精气而存在。王充也认为世上没有独自燃烧之火,也没有无形体之精神。他又把烛火之喻发展为火光之喻,指出:“人之死,犹火之灭也。火灭而耀不照,人死而知不惠(慧),二者宜同一实。论者犹谓死有知,惑也。人病且死,与火之且灭何以异?……谓人死有知,是谓火灭复有光也。”(《论衡•论知》)光作为火的属性,随火之熄灭而消失,同样精神作为形体的属性,随形死而灭,二者是一个道理。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