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仁张——民间的宫廷小吃(2)

文章主题:中华故事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2-18 01:09:42

张维顺按照这些步骤和方法炸出的果仁脆中有酥、香甜适中、久放不绵,就连挑剔的慈禧老佛爷都赞不绝口。经过张明纯和张维顺两代人的努力,果仁张已经成为清宫大院中经久不衰的小吃了。那么这个宫廷的小吃是怎样传到天津的呢?在天津又有怎样的故事呢?果仁张入驻天津卫。

果仁张的第三代传人是张维顺的儿子张惠山,他不仅从父亲那里继承了炸果仁的技术,也继承了父亲在御膳房中的职位,可他就没有父亲和爷爷那么好命了。有道是“年年花相似,岁岁人不同”。转眼间,腐朽的清王朝气数已尽。辛亥革命爆发后,各有纷纷独立,手握军政大权的袁世凯也趁机逼宫,迫使年幼的宣统帝于1912年2月12日退位,从此清王朝便划上了句号。

清朝灭亡了,御膳房里的大师傅们也失了业,他们跟着宫里一些太监一起匆匆忙忙地从宫里逃了出来。宫里的人出了宫就是失业了,张惠山也是其中的一位。从小就在御膳房里工作的他,出了宫才发现,这工作真是不好找,无奈之下,他仍旧干起了老本行——炸果仁。他在御膳房虽然工作的时间不长,但总算是还有点积蓄,于是就先在北京东四牌楼租下了一个小店铺做起了炸果仁的买卖。毕竟是皇城根下,老百姓们早就听说宫里有个会炸果仁的张师傅,所以,张惠山的门脸一开张,人们就蜂窝般地往里挤,争抢着买,看来这名人效应还真是管用。

张惠山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手艺可不是光说说的,他炸出的果仁花样繁多,很快便在整个北京城中风靡起来了,果仁张火起来了。可是,处于事业巅峰之际的张惠山却决定将自己的事业搬出北京,迁往天津,这又是为什么呢?

北京城自打进入民国之后,战争、骚乱就没有消停过,今天这个军阀来,明天那个军阀来,你打我,我打你的。军阀混战苦的是老百姓和买卖人。张惠山看着身旁的商号被洗劫一空,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知道如果再待在北京城,他的小店也很可能下场凄惨,于是决定迁往相对平静的天津,毕竟是在北京长大的,他不想离北京太远。

到了天津之后,张惠山就在黄家花园附近开起了一个小店,摆上炸货,静待客人临门。可是,以前的交通不发达,天津人很少去北京,知道果仁张的天津人很少,果仁张在天津迟迟得不到认可。张惠山左思右想:“要怎样才能将自己的牌子打出去呢?”就在他思考之际,他的目光突然落到了一只祖传的青花瓷瓶上,这个瓶子是宫里带出来的,是无价之宝,他一敲脑门,说:“有了!”他想出了一个招揽生意的绝妙主意。张惠山从宫里带出来了不少青花瓷器,都是御用之品,甚为珍贵。第二天,他就将那些瓷器一一摆开,里面再放上炸好的果仁。宫里的瓷器非常精致,能吸引不少服球,张惠山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是想让人们在看瓷器的时候,也能注意到里面的果仁。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