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文章主题:成语典故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9-16 17:32:12

陶渊明的高风亮节不仅在历史长河中隽永,也是一代代后生学习的榜样。而他关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更是被后人传颂。下文是相关的故事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不为五斗米折腰

大诗人陶渊明是东晋名将陶侃的后代。他为人清正廉洁,不肯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也看不惯文臣武将的勾心斗角。

他曾在彭泽县(在今江西省)当县令。县令的官俸只有五斗米,但因为没有什么官场应酬,一有空就能躲进书房,吟诗为文。他觉得日子还比较快乐。

年底,郡里派了一名督邮到彭泽视察。陶渊明正在书房吟诗,小吏的报告让他雅兴全无,他很不情愿她站起来。小吏见县令身着便服,吃惊地说:“大人,督邮来了,您应该换上官服去见他,怎能穿便服去呢?”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历来瞧不起那些仗势欺人的督郎,小吏一句话,让他火从心起:“我陶渊明决不为五斗米折腰!”

后来他果然鹪印归田。在彭泽县令职位上仅仅干了八十多天,就回到家乡。他还写了一篇《归去来辞》,表明心迹。

陶渊明晚年居住在乡间,他下田劳作,饮酒赋诗,与清风明月做伴,过着悠闲而充实的生活。

出处:《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陶渊明是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的。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适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气节为代价。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一代文风并流传百世的诗文。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