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羹冷炙是什么意思呢?残羹冷炙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奉赠韦左丞丈》,意思是指吃剩下的饭食和菜汤。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残:剩下的。炙:烤熟的肉。
大诗人杜甫一生是很凄苦的,虽然胸有文才,但得不到重用,甚至为生活来源发愁,于是才有了残羹冷炙这个成语。以下是关于这个成语的故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世称“杜工部、牡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唐玄宗晚年,不理朝政,只是宠爱杨贵妃。天宝六年,玄宗下诏,以考试来选拔人才。
三十六岁的诗人杜甫正好在长安,听了这个消息很高兴。不料,考完后,主考官李林甫宣布无一人入选。李林甫回玄宗说:“天下的英才早被我们网罗光了,没有漏掉一个。”玄宗听了很高兴。
杜甫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十分苦闷。为了维持生计,他只得以“宾客”的身份,穿梭于达官贵人之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汝阳王府、郑驸马府、韦丞相府都是杜甫经常出没的地方。他常常陪着王公大臣诗酒宴游,大家喝得高兴时,写首诗助助酒兴,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九年。
在《奉赠韦左丞丈》中他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译成现代文就是:“每天一大早就去敲富人的家门,每天晚上跟着人家的高头大马,风尘仆仆地回来。得到的每一碗剩菜和剩饭(残羹与冷炙),都饱含着悲凉和辛苦啊。”
不久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又开始了更加凄凉的流亡生活,甚至连残羹冷炙也得不到了。